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记着船是在八月二十号那天到的旧金山。过关之时,因有了白牧师的关照和哈佛的录取信件,倒是平安无事。
侧目望过去,几位同船的中国乘客,看上去也是赴美留洋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被哄进了一间小屋,每个人脸上都是焦虑和不安的神情。看见我顺利走过,那一双双黑色的眸子中却是没有祝福,滞留在我脸上的似都是不屑乃至一层淡淡的忿恨。我忙着避开了他们的眼光,匆匆地走向在远处等待的白牧师,却也不敢深想从那小屋传出的难以辨别的喧嚣是否也是在诅咒自己。
我和白牧师在旧金山住了两天,等跨越北美大陆的火车。从家去北京考试的那次,是我初识火车,可这跨越大陆的旅程却是几倍的距离,而此间所经过的山林草木、江河湖泊每一样都是我未曾见过的景色。
路上,白牧师问我是这里的景色还是故乡中国的景色更好看些。我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只是说,觉着这好如中国人说中国话,而美国人说英文,其实同是一句话,同是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语言说出来,便有了不同的韵味。这景色也是一个道理,虽说都是山,这一路的内华达山和落基山饶是伟岸,而我家乡四川的巴山、巫山则尽显险峻。无论是旖旎的春光还是萧瑟的秋水,皆有感人至深之处。
我这番话让白牧师很是满意,可他那对我这思辨的夸奖却并不能让我把这两个国度,亦或是两个世界间的差距轻易地化为无形。说几句听似有些哲理的话固然轻松,可真的能做到兼收并蓄,中外和合却又不是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所能体味的了。
在火车上,我和白牧师坐了头等车的包厢。只我二人在一起,自然是让我一路紧张的神经稍事松弛。这包厢设备齐全,不仅有全套的寝具,更还有一间收拾精巧的盥洗室,一天也不用出去几次。
可用餐要去餐车,那时却难逃过钉在我身上的眼光。走过长长的甬道时,便能觉出身后跟来的好奇与不解的眼神。其实其他就餐的客人倒也罢了。我不久便看出头等车的客人不耻于在人前弄出纠纷,更何况我是和一位看上去完全属于这里的美国绅士一起就餐。可意想不到的尴尬总是会有的。
待我们在餐车的一端坐下,一位看似四十出头的侍者便快步上前。他面庞刮得光滑,亚麻色的头发上了蜡,梳得有笔直的侧缝。他身上穿着漂亮,熨烫得一丝不苟的深蓝色的制服,拿着墨绿色皮面的餐单过来,向着白牧师点头致意,恭敬地在他面前放下一份菜单,嘴里说着:“先生,晚上好,你需要些时间研究菜单吗?”
白牧师抬起头,微笑着拿起菜单。侍者躬身致意后,却没有转过来将另一份菜单给我,而是仰头走过,对我全然视而不见。走过我身边的那一刻,红彤的落日映在他金色的袖扣上,反射出夺目的光斑。
侍者对我的冷漠让我一阵不解,心里想着或许这只是一个善意的遗忘。
“对不起,”白牧师先于我有了反应,“你是否忘了什么?”他语调平静,言辞也极有修养和礼节。
侍者听见身后的召唤,优雅地转过身,轻快地走回我们的桌边,仍是款款地点头致意:“不好意思,你说我忘了什么?”
他用词虽然仍是谦恭,可语气中却有一丝微微的不屑。白牧师想必也听出了那细微的变化,上挑的眉间已露出不悦。
“你看,我们是两个人吃饭,你只留下了一份菜单,不是忘了什么吗?”
侍者脸上微微一笑,语气里更流露出了轻蔑:“啊,你是说这个。难道你不准备给他点吗。他是个中国佬,怎么会点菜呢?”
中国佬这个词在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听到,而我从白牧师那里学来的英文自然也不会涉及这样的低俗恶语。可从白牧师脸色的变化,我能觉出词中的羞辱和他的愠怒。
白牧师灰蓝的眸子里闪着冷峻的光,声音虽然不高,可语调却是绷紧着,满是压力:“先生,我请你把刚才的话收回去。我这位年轻的朋友刚刚被哈佛大学录取,他完全有权为自己点菜。”
谁知白牧师严厉的警告却没有带来他希望的反应。侍者并未就范,而是挺高了前胸,眼睛自上而下地俯视着不敢抬头的我说道:“先生,我不知我说错了什么。你这位朋友难道不是从中国来的吗。如果是从中国来的,那自然就是中国佬。我倒看不出这和上不上哈佛有什么关系。我是只上过中学,比不上你这位年轻的朋友那么有学问,可我也知道,来自美国的是美国人,就像你和我这样。来自中国的是中国佬,就像他这样。”
这侍者虽然嘴上把自己和白牧师算在了一起,可他眼里却渐渐露出了挑衅的凶光。此时,白牧师双唇紧闭,脸上的皱纹也变得更深。他将手中的菜单轻轻地放在桌上,站了起来。
白牧师的身材在六英尺二英寸,在那侍者面前便更显得巨人一般。他的脸虽然已经因为愤怒而变红,可他的声音仍是格外的平静:“先生,”他仍用着礼貌的词句,“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话,请你道歉。”
侍者因为身材上的差距,头微微扬起,与白牧师四目对视。此时,我只觉着四面已有不知多少眼睛在看着他们,也在看着我。如此的对视,时间也随之停滞。这沉默或许也就是几秒钟的光景,便听着另一阵急促的脚步。
“实在抱歉,”一个沉稳厚实的声音传来。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人,身上穿着泛着淡淡光晕的黑色晚礼服。在他身后,紧跟着个年轻人,看着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样子,身上也穿着侍者的制服。
“实在抱歉先生,我是这里的领班,”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适才挑衅的侍者拽到了身后,然后双手一晃,示意他快些离去。
“先生,我为刚才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向你和你的朋友道歉。不过,请接受我的一个建议。你的朋友确实应该小心行事。即使法律不是这样,习惯便是如此,你是不会,”他顿了顿,偷眼看了看眼睛呆视着窗外的我,接着说道:“我是说你是不会服务东方人的。不过,你们在我的火车上,我会好好照顾你们的。”
说完这些话,他扭过头,向着身后的年轻侍者努了努嘴。那年轻人忙着上前,把菜单放在了我面前,一串夹杂着浓重喉音的词句从他舌尖滚动而出。
“这孩子刚从意大利过来,英文说不好,你们将就一些吧,好吗?”
这个年轻人怕是因为初来乍到,自己的英文又不熟练,整顿晚餐中极是尽心竭力。不仅是对白牧师,对我也是殷勤有加,“先生”一词总是挂在嘴边,脸上笑容也是不断,倒是让我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晚上,躺在包厢的床上,心里算计,这一路应该是五天,刨掉那天晚上,还有十几顿饭,也不知怎么才能挨过去。第二天一早,我只是和白牧师说身子有些不舒服,便不去吃早饭,而午饭时还是同样的说法。
白牧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给了我他带回的三明治充饥。如此,时间在车轮下分秒碾去。下午,我半倚半靠在包厢的一角,侧眼望去,太阳一度一度地在空中划过弧线,向着一片山顶的白雪缓缓驰去。
此时,腹中已是饥肠辘辘,一阵阵肠胃的蠕动更是催得自己心焦。饥饿加上雪山上反射出的夺目日光,又一次让我觉着到了晕厥的边缘。
一次腹中的饥鸣过去,终是让白牧师打破了沉默:“乔治,你知道你不能这么饿着一路,对吧?我不能,也不会每顿饭都给你拿三明治。”
我自然是明白他这话不错,可知道这话不错只能让自己更是心里纠结、无所适从。
白牧师见我不吭气,看起来也有些急了。他提高了声调说道:“坐起来,打起点精神。”
从小到大,白牧师绝少如此严厉地对我说话。而在那严厉背后,又有一层更让我难过的,对我的失望。无论自己此时心里如何不情愿,也只能俯首听命,规矩地坐起来。
“我不想给你布道,你知道吗?”他似是有意地用了这一语双关的词。“我也明白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可能也想不明白这一切。不过你既然来了美国,心里就要做好准备。这一路,我不仅是说这一路去波士顿,而是你今后在美国的路,是需要你的勇气。”
我顺从地点点头,可心里却并未明白他所说的勇气所指。
“你现在可能不明白,慢慢地你就会懂的,其实每天带着尊严生活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呢?”我小心地问道。
他沉吟片刻,凝视着窗外,又缓缓地接着说道,“我们两国的人民间确实有很多误解。虽然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但我的同胞有时却因为自己早得到福音而有了不该有的骄傲。上帝其实是不会偏袒心存骄傲的人,可我们却并不明白这道理。”
“那您是说,如果我们也皈依了上帝,大家就不会有彼此的误解了,他们也不会那样看我了?”
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然后郑重地说道:“即使那样,只要有人心中存着骄傲,就难免仍然会有相互的仇恨。真正谦卑的人并非懦弱,而是有着更大的勇气。”
“我们都有原罪,”白牧师的声调变得低沉,甚至说是带着一丝痛苦,“每个人生到这世上便会有,而我们的国家,虽然生于自由,却也同样有她的原罪。”
“我们的祖先自己追寻自由,却去非洲抓了奴隶,贩卖到新大陆。这里面的虚伪尽人皆知的,我们的国父一边说着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可另一边,却把同是上帝子民,同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的黑人加以锁链。”
“不过,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们之中也有人已听到了上帝真正的召唤。他们是废奴主义的信徒。我的老家波士顿就有很多废奴主义者,我的祖先也是这样。可是我们南方的兄弟们并不这么想,或者说他们把自己家乡和传统的骄傲放在了上帝和自然法律之上。直到最后,同是生于自由的兄弟因为四百万的黑人奴隶而开了战。”
“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给我讲内战时,他在宾夕法尼亚、在西弗吉尼亚、在弗吉尼亚,然后一路打到佐治亚。他身边总是带着一部圣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为上帝而战,为解放同是天父之子的奴隶而战。他给我讲故事,我自然能明白一些,可我真正明白的时候,是在哈佛上学以后。”
“那应该是在1890年的初夏,我刚上完一年级。90级的学生在毕业前几个月便传得轰动了,因为那年的演讲大奖第一名和第二名被两名黑人学生得到了。按照传统,他们二人会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演讲。”
“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几位来自南方的学生私下联络,扬言要杯葛毕业典礼。艾略特老校长听到了,用他一贯高贵的声音只说了两个字‘随便’。只不过除了这两个字之外,他还让人传出话来,谁要是不来毕业典礼,那毕业证书也就拿不到了。”
“毕业典礼那天,桑德斯讲堂挤得水泄不通,所有的眼睛皆注视着台上,既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也不乏幸灾乐祸的期待。”
“第一个上台的是摩尔根,他用拉丁文演讲。他的拉丁文无论是用词还是发音,都美极了。你闭上眼睛听他,就好似回到了古罗马的元老院。可睁开眼睛,你真的会惊叹,在古罗马年代只能做奴隶的人,如今却是站在了荣誉的巅峰。只是可惜,在听众中,能欣赏这古老语言精辟之处的人已是寥寥无几。演讲结束之时,掌声虽然热烈,却更多出于礼节。”
“这之后是杜波伊斯,他用的是英文。他那时虽然年轻,却已经有着一副高贵的面容,清癯、俊朗,极富天然的神韵。他走上那一通橡木的台阶时,每一步都似是深思熟虑,脚下踩着一种坚毅和决绝。”
“此时,我身旁响起了轻声的低语和座椅启合的骚动。有人离开,甚至有人发出嘘声。已经在台上站好的杜波伊斯一定也是听到了这些骚动和嘘声,可他的面容没有丝毫的改变,高贵如初。”
“他的演讲精妙极了,把南方联邦的总统戴维斯和他所代表的一切批驳得体无完肤。‘以一个民族的奴役为代价而换取另一个民族的自由—我们国家的内战宣布了这所谓的文明代言的彻底失败’。”
“这句话说完,整个桑德斯讲堂变得寂静无声。嘘声和骚动被他全身的勇气震慑而变为沉默。最后雷鸣般的掌声在大厅中持久地回荡,少有几个人没有把手掌拍到麻木。”
“直到今天,我也猜不准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如他那样走上台。至少我还不觉着自己有那种勇气。这世上少不了偏见和仇恨。有时候他们会说出来,有时候他们只是会在眼神里显露出来,但不管是怎么样,我希望你能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能让你的父亲,让我,让所有在乎你的人为你骄傲。”
白牧师不愧是优秀的传教士。无论是怎样的道理,他总能讲出寓言般的故事,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让人渐悟。而在这个故事里,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听众都是我之前的哈佛学长,内中的道理便由此更深了一层。虽说或许每转述一次,故事的力度便会淡了些许,而传到我这里,直到今天也没把我那胆怯的心病除去,但它毕竟给我打了气,那晚我便随着白牧师去了餐车。
到第五天吃过午饭的时候,火车徐徐驶入波士顿的郊外。那天是八月二十七号,时间虽已到了暮夏,可空气里仍是凝结着潮热的水气。不多大功夫,一大片乌云便聚了起来,新英格兰轻盈的建筑和茂密的针叶林在黑云下也泛出了淡铅的色调。
要说年轻人的心事和这夏末的天气也有几分相似,一场雨下过,天晴了,心事也没了。可到第二天,水气聚起来,黑云压城,心事便也跟着又回来了。几天前的不悦算是过去了,可眼看终点在即,心中又为新的事情忐忑起来。
车近波士顿南站,瓢泼的雨便落了下来。开始时落下的是大块的雨点,那种一遇着地面或是车窗便砸出铜钱大小水印的雨点。过不多久,雨点连成了线,随着火车的速度,在车窗的玻璃上对角地划过。
待得车进站停下,车窗上虽没了雨水,可站台上巨大的玻璃弧顶却满是珠玉落盘的声音。站台的一头,我们来的方向上,雨水下泻,已是一副水帘。
白牧师在车站的拱门下,雇了辆黑色的汽车,指挥着司机向西驶去。他对我说,这一路若是顺利,只要半个多小时便可到家。
听他这话,我心里思量着,自打从自流井出来,走了怕是有两万多里,时间也耗费了两月有余。如今只剩下半个小时的路,却也不知为何盼着这半个小时的路能走得再长些,哪怕走出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也好。
我心里清楚,在那条路的尽头,有着未来的母校,一片古老而新鲜的学术世界,有在美国全新的生活,当然还有一桩萦绕胸中已将近十年的心事。那是一个身影,伊莎白的身影。之前,她只存在于银板之上,而不久,她就会如神赐般出现在我面前。
那会是既让人激动也让人畏惧的一刻。时间消逝的越多,那畏惧似乎也就把我的心攥得越紧。心里一遍一遍地想着,念着自己知道的所有的问候。可说不准是因为砸在车窗上乒乓作响的雨滴声声,心总也是难得安下,仔细地遣词造句,却不那么容易,后一句话刚刚想好,偏偏发现前一句又已忘记。如此下去,前方却已见到那三株我在照片中便已熟悉的参天榆树。
车进入园中,徐徐驶过车道,在一栋鹅黄色的房子前停下。接下来的事情,似梦又似幻。上了台级,进了宽大敞开的门廊。门开了,我随着白牧师前行。先是白家的管家太太上前相迎,她身后跟着跑出来一前一后两个相貌不差一二的中国小姑娘,最终就在这客厅里,我第一次看见了伊莎白。
。我记着船是在八月二十号那天到的旧金山。过关之时,因有了白牧师的关照和哈佛的录取信件,倒是平安无事。
侧目望过去,几位同船的中国乘客,看上去也是赴美留洋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被哄进了一间小屋,每个人脸上都是焦虑和不安的神情。看见我顺利走过,那一双双黑色的眸子中却是没有祝福,滞留在我脸上的似都是不屑乃至一层淡淡的忿恨。我忙着避开了他们的眼光,匆匆地走向在远处等待的白牧师,却也不敢深想从那小屋传出的难以辨别的喧嚣是否也是在诅咒自己。
我和白牧师在旧金山住了两天,等跨越北美大陆的火车。从家去北京考试的那次,是我初识火车,可这跨越大陆的旅程却是几倍的距离,而此间所经过的山林草木、江河湖泊每一样都是我未曾见过的景色。
路上,白牧师问我是这里的景色还是故乡中国的景色更好看些。我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只是说,觉着这好如中国人说中国话,而美国人说英文,其实同是一句话,同是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语言说出来,便有了不同的韵味。这景色也是一个道理,虽说都是山,这一路的内华达山和落基山饶是伟岸,而我家乡四川的巴山、巫山则尽显险峻。无论是旖旎的春光还是萧瑟的秋水,皆有感人至深之处。
我这番话让白牧师很是满意,可他那对我这思辨的夸奖却并不能让我把这两个国度,亦或是两个世界间的差距轻易地化为无形。说几句听似有些哲理的话固然轻松,可真的能做到兼收并蓄,中外和合却又不是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所能体味的了。
在火车上,我和白牧师坐了头等车的包厢。只我二人在一起,自然是让我一路紧张的神经稍事松弛。这包厢设备齐全,不仅有全套的寝具,更还有一间收拾精巧的盥洗室,一天也不用出去几次。
可用餐要去餐车,那时却难逃过钉在我身上的眼光。走过长长的甬道时,便能觉出身后跟来的好奇与不解的眼神。其实其他就餐的客人倒也罢了。我不久便看出头等车的客人不耻于在人前弄出纠纷,更何况我是和一位看上去完全属于这里的美国绅士一起就餐。可意想不到的尴尬总是会有的。
待我们在餐车的一端坐下,一位看似四十出头的侍者便快步上前。他面庞刮得光滑,亚麻色的头发上了蜡,梳得有笔直的侧缝。他身上穿着漂亮,熨烫得一丝不苟的深蓝色的制服,拿着墨绿色皮面的餐单过来,向着白牧师点头致意,恭敬地在他面前放下一份菜单,嘴里说着:“先生,晚上好,你需要些时间研究菜单吗?”
白牧师抬起头,微笑着拿起菜单。侍者躬身致意后,却没有转过来将另一份菜单给我,而是仰头走过,对我全然视而不见。走过我身边的那一刻,红彤的落日映在他金色的袖扣上,反射出夺目的光斑。
侍者对我的冷漠让我一阵不解,心里想着或许这只是一个善意的遗忘。
“对不起,”白牧师先于我有了反应,“你是否忘了什么?”他语调平静,言辞也极有修养和礼节。
侍者听见身后的召唤,优雅地转过身,轻快地走回我们的桌边,仍是款款地点头致意:“不好意思,你说我忘了什么?”
他用词虽然仍是谦恭,可语气中却有一丝微微的不屑。白牧师想必也听出了那细微的变化,上挑的眉间已露出不悦。
“你看,我们是两个人吃饭,你只留下了一份菜单,不是忘了什么吗?”
侍者脸上微微一笑,语气里更流露出了轻蔑:“啊,你是说这个。难道你不准备给他点吗。他是个中国佬,怎么会点菜呢?”
中国佬这个词在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听到,而我从白牧师那里学来的英文自然也不会涉及这样的低俗恶语。可从白牧师脸色的变化,我能觉出词中的羞辱和他的愠怒。
白牧师灰蓝的眸子里闪着冷峻的光,声音虽然不高,可语调却是绷紧着,满是压力:“先生,我请你把刚才的话收回去。我这位年轻的朋友刚刚被哈佛大学录取,他完全有权为自己点菜。”
谁知白牧师严厉的警告却没有带来他希望的反应。侍者并未就范,而是挺高了前胸,眼睛自上而下地俯视着不敢抬头的我说道:“先生,我不知我说错了什么。你这位朋友难道不是从中国来的吗。如果是从中国来的,那自然就是中国佬。我倒看不出这和上不上哈佛有什么关系。我是只上过中学,比不上你这位年轻的朋友那么有学问,可我也知道,来自美国的是美国人,就像你和我这样。来自中国的是中国佬,就像他这样。”
这侍者虽然嘴上把自己和白牧师算在了一起,可他眼里却渐渐露出了挑衅的凶光。此时,白牧师双唇紧闭,脸上的皱纹也变得更深。他将手中的菜单轻轻地放在桌上,站了起来。
白牧师的身材在六英尺二英寸,在那侍者面前便更显得巨人一般。他的脸虽然已经因为愤怒而变红,可他的声音仍是格外的平静:“先生,”他仍用着礼貌的词句,“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话,请你道歉。”
侍者因为身材上的差距,头微微扬起,与白牧师四目对视。此时,我只觉着四面已有不知多少眼睛在看着他们,也在看着我。如此的对视,时间也随之停滞。这沉默或许也就是几秒钟的光景,便听着另一阵急促的脚步。
“实在抱歉,”一个沉稳厚实的声音传来。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人,身上穿着泛着淡淡光晕的黑色晚礼服。在他身后,紧跟着个年轻人,看着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样子,身上也穿着侍者的制服。
“实在抱歉先生,我是这里的领班,”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适才挑衅的侍者拽到了身后,然后双手一晃,示意他快些离去。
“先生,我为刚才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向你和你的朋友道歉。不过,请接受我的一个建议。你的朋友确实应该小心行事。即使法律不是这样,习惯便是如此,你是不会,”他顿了顿,偷眼看了看眼睛呆视着窗外的我,接着说道:“我是说你是不会服务东方人的。不过,你们在我的火车上,我会好好照顾你们的。”
说完这些话,他扭过头,向着身后的年轻侍者努了努嘴。那年轻人忙着上前,把菜单放在了我面前,一串夹杂着浓重喉音的词句从他舌尖滚动而出。
“这孩子刚从意大利过来,英文说不好,你们将就一些吧,好吗?”
这个年轻人怕是因为初来乍到,自己的英文又不熟练,整顿晚餐中极是尽心竭力。不仅是对白牧师,对我也是殷勤有加,“先生”一词总是挂在嘴边,脸上笑容也是不断,倒是让我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晚上,躺在包厢的床上,心里算计,这一路应该是五天,刨掉那天晚上,还有十几顿饭,也不知怎么才能挨过去。第二天一早,我只是和白牧师说身子有些不舒服,便不去吃早饭,而午饭时还是同样的说法。
白牧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给了我他带回的三明治充饥。如此,时间在车轮下分秒碾去。下午,我半倚半靠在包厢的一角,侧眼望去,太阳一度一度地在空中划过弧线,向着一片山顶的白雪缓缓驰去。
此时,腹中已是饥肠辘辘,一阵阵肠胃的蠕动更是催得自己心焦。饥饿加上雪山上反射出的夺目日光,又一次让我觉着到了晕厥的边缘。
一次腹中的饥鸣过去,终是让白牧师打破了沉默:“乔治,你知道你不能这么饿着一路,对吧?我不能,也不会每顿饭都给你拿三明治。”
我自然是明白他这话不错,可知道这话不错只能让自己更是心里纠结、无所适从。
白牧师见我不吭气,看起来也有些急了。他提高了声调说道:“坐起来,打起点精神。”
从小到大,白牧师绝少如此严厉地对我说话。而在那严厉背后,又有一层更让我难过的,对我的失望。无论自己此时心里如何不情愿,也只能俯首听命,规矩地坐起来。
“我不想给你布道,你知道吗?”他似是有意地用了这一语双关的词。“我也明白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可能也想不明白这一切。不过你既然来了美国,心里就要做好准备。这一路,我不仅是说这一路去波士顿,而是你今后在美国的路,是需要你的勇气。”
我顺从地点点头,可心里却并未明白他所说的勇气所指。
“你现在可能不明白,慢慢地你就会懂的,其实每天带着尊严生活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呢?”我小心地问道。
他沉吟片刻,凝视着窗外,又缓缓地接着说道,“我们两国的人民间确实有很多误解。虽然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但我的同胞有时却因为自己早得到福音而有了不该有的骄傲。上帝其实是不会偏袒心存骄傲的人,可我们却并不明白这道理。”
“那您是说,如果我们也皈依了上帝,大家就不会有彼此的误解了,他们也不会那样看我了?”
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然后郑重地说道:“即使那样,只要有人心中存着骄傲,就难免仍然会有相互的仇恨。真正谦卑的人并非懦弱,而是有着更大的勇气。”
“我们都有原罪,”白牧师的声调变得低沉,甚至说是带着一丝痛苦,“每个人生到这世上便会有,而我们的国家,虽然生于自由,却也同样有她的原罪。”
“我们的祖先自己追寻自由,却去非洲抓了奴隶,贩卖到新大陆。这里面的虚伪尽人皆知的,我们的国父一边说着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可另一边,却把同是上帝子民,同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的黑人加以锁链。”
“不过,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们之中也有人已听到了上帝真正的召唤。他们是废奴主义的信徒。我的老家波士顿就有很多废奴主义者,我的祖先也是这样。可是我们南方的兄弟们并不这么想,或者说他们把自己家乡和传统的骄傲放在了上帝和自然法律之上。直到最后,同是生于自由的兄弟因为四百万的黑人奴隶而开了战。”
“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给我讲内战时,他在宾夕法尼亚、在西弗吉尼亚、在弗吉尼亚,然后一路打到佐治亚。他身边总是带着一部圣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为上帝而战,为解放同是天父之子的奴隶而战。他给我讲故事,我自然能明白一些,可我真正明白的时候,是在哈佛上学以后。”
“那应该是在1890年的初夏,我刚上完一年级。90级的学生在毕业前几个月便传得轰动了,因为那年的演讲大奖第一名和第二名被两名黑人学生得到了。按照传统,他们二人会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演讲。”
“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几位来自南方的学生私下联络,扬言要杯葛毕业典礼。艾略特老校长听到了,用他一贯高贵的声音只说了两个字‘随便’。只不过除了这两个字之外,他还让人传出话来,谁要是不来毕业典礼,那毕业证书也就拿不到了。”
“毕业典礼那天,桑德斯讲堂挤得水泄不通,所有的眼睛皆注视着台上,既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也不乏幸灾乐祸的期待。”
“第一个上台的是摩尔根,他用拉丁文演讲。他的拉丁文无论是用词还是发音,都美极了。你闭上眼睛听他,就好似回到了古罗马的元老院。可睁开眼睛,你真的会惊叹,在古罗马年代只能做奴隶的人,如今却是站在了荣誉的巅峰。只是可惜,在听众中,能欣赏这古老语言精辟之处的人已是寥寥无几。演讲结束之时,掌声虽然热烈,却更多出于礼节。”
“这之后是杜波伊斯,他用的是英文。他那时虽然年轻,却已经有着一副高贵的面容,清癯、俊朗,极富天然的神韵。他走上那一通橡木的台阶时,每一步都似是深思熟虑,脚下踩着一种坚毅和决绝。”
“此时,我身旁响起了轻声的低语和座椅启合的骚动。有人离开,甚至有人发出嘘声。已经在台上站好的杜波伊斯一定也是听到了这些骚动和嘘声,可他的面容没有丝毫的改变,高贵如初。”
“他的演讲精妙极了,把南方联邦的总统戴维斯和他所代表的一切批驳得体无完肤。‘以一个民族的奴役为代价而换取另一个民族的自由—我们国家的内战宣布了这所谓的文明代言的彻底失败’。”
“这句话说完,整个桑德斯讲堂变得寂静无声。嘘声和骚动被他全身的勇气震慑而变为沉默。最后雷鸣般的掌声在大厅中持久地回荡,少有几个人没有把手掌拍到麻木。”
“直到今天,我也猜不准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如他那样走上台。至少我还不觉着自己有那种勇气。这世上少不了偏见和仇恨。有时候他们会说出来,有时候他们只是会在眼神里显露出来,但不管是怎么样,我希望你能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能让你的父亲,让我,让所有在乎你的人为你骄傲。”
白牧师不愧是优秀的传教士。无论是怎样的道理,他总能讲出寓言般的故事,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让人渐悟。而在这个故事里,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听众都是我之前的哈佛学长,内中的道理便由此更深了一层。虽说或许每转述一次,故事的力度便会淡了些许,而传到我这里,直到今天也没把我那胆怯的心病除去,但它毕竟给我打了气,那晚我便随着白牧师去了餐车。
到第五天吃过午饭的时候,火车徐徐驶入波士顿的郊外。那天是八月二十七号,时间虽已到了暮夏,可空气里仍是凝结着潮热的水气。不多大功夫,一大片乌云便聚了起来,新英格兰轻盈的建筑和茂密的针叶林在黑云下也泛出了淡铅的色调。
要说年轻人的心事和这夏末的天气也有几分相似,一场雨下过,天晴了,心事也没了。可到第二天,水气聚起来,黑云压城,心事便也跟着又回来了。几天前的不悦算是过去了,可眼看终点在即,心中又为新的事情忐忑起来。
车近波士顿南站,瓢泼的雨便落了下来。开始时落下的是大块的雨点,那种一遇着地面或是车窗便砸出铜钱大小水印的雨点。过不多久,雨点连成了线,随着火车的速度,在车窗的玻璃上对角地划过。
待得车进站停下,车窗上虽没了雨水,可站台上巨大的玻璃弧顶却满是珠玉落盘的声音。站台的一头,我们来的方向上,雨水下泻,已是一副水帘。
白牧师在车站的拱门下,雇了辆黑色的汽车,指挥着司机向西驶去。他对我说,这一路若是顺利,只要半个多小时便可到家。
听他这话,我心里思量着,自打从自流井出来,走了怕是有两万多里,时间也耗费了两月有余。如今只剩下半个小时的路,却也不知为何盼着这半个小时的路能走得再长些,哪怕走出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也好。
我心里清楚,在那条路的尽头,有着未来的母校,一片古老而新鲜的学术世界,有在美国全新的生活,当然还有一桩萦绕胸中已将近十年的心事。那是一个身影,伊莎白的身影。之前,她只存在于银板之上,而不久,她就会如神赐般出现在我面前。
那会是既让人激动也让人畏惧的一刻。时间消逝的越多,那畏惧似乎也就把我的心攥得越紧。心里一遍一遍地想着,念着自己知道的所有的问候。可说不准是因为砸在车窗上乒乓作响的雨滴声声,心总也是难得安下,仔细地遣词造句,却不那么容易,后一句话刚刚想好,偏偏发现前一句又已忘记。如此下去,前方却已见到那三株我在照片中便已熟悉的参天榆树。
车进入园中,徐徐驶过车道,在一栋鹅黄色的房子前停下。接下来的事情,似梦又似幻。上了台级,进了宽大敞开的门廊。门开了,我随着白牧师前行。先是白家的管家太太上前相迎,她身后跟着跑出来一前一后两个相貌不差一二的中国小姑娘,最终就在这客厅里,我第一次看见了伊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