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第一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联合孙权的建议,是司马懿和蒋济提出来的。他们的判断也并不错:作为长江下游的地方割据政权,江东集团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和关羽在上游越做越大。只要说服孙权偷袭关羽,樊城之围必解。28
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孙权也立即回应,表示征讨关羽即是报效朝廷,但希望曹操方面对此保密,以防关羽有所准备。曹操征求意见,大家都说理所当然。
老谋深算的董昭却主张泄密。
董昭认为,保密对孙权有利,泄密对曹操有利。因为关羽一贯蛮横霸道,得到消息也未必立即撤军。这时,城中守军如果还一无所知,对我方是不利的。
因此,应该口头上答应保密,实际上故意泄密。
曹操完全赞成这个建议,下令徐晃将孙权的来信抄写多份,用箭射入樊城和关羽的军营之中,把孙权即将偷袭江陵和公安的消息公布了出去。29
董昭的预料不错。樊城守军士气倍增,关羽则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也许在他看来,江陵和公安金城汤池,并非孙权旦夕可破;被洪水和大军包围的樊城,则是眼看到嘴的肥肉,岂能前功尽弃?30
关羽一犹豫,徐晃的机会就来了。正好这时曹操又给他派来了十二营军队,于是徐晃大举进攻,关羽则被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撤离樊城。曹操也不乘胜追击。因为他相信,早已磨刀霍霍的孙权,是不会把手缩回去的。31
曹操的预料完全正确。关羽犹豫,孙权不犹豫。实际上一路扮作商人的吕蒙军,这时已经进入江陵和公安。吕蒙约束部队,严明军纪,存恤百姓,封存库藏,厚待关羽的将士家属,大做安抚工作,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因此,当关羽匆忙赶回南郡时,南郡的人心已经归顺了吕蒙,再没有人会替关羽卖命。
陆逊也是一路凯歌。他在吕蒙得手后乘胜前进,刘备的守将则跑的跑,败的败,降的降。宜都、房陵、南乡三郡尽入其手,荆州从此不再姓刘。32
关羽只能走麦城。
事实上没过多久,关羽的人头就送到了曹操跟前。曹操厚葬了他这位老朋友和老对手,吕蒙则甚至没来得及参加庆功会,就病逝在孙权的内殿,享年四十二岁。33
不过,吕蒙总算实现了夙愿,他可以瞑目。
刘备却欲哭无泪。他痛失荆州,还痛失关羽。关羽不但是他的兄弟,更是他的爱将和臂膀。刘备南征北战那么多年,如果需要兵分两路,每次都是关羽独当一面。他派关羽总督荆州,似乎不能说是用人不当。
但,关羽的性格有问题。
刘备进攻成都那年,马超前来投奔。关羽便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可以跟谁相提并论。诸葛亮答:马孟起(马超)堪称“一世之杰”,可以跟张益德(张飞)并驾齐驱。不过,美髯公(关羽)才是“绝伦逸群”呀!
关羽见信,竟不无得意地递给客人一一传看。
这就太像孩子,还是被惯坏的,既任性又天真。由于任性,所以发动了襄樊战争;由于天真,所以被吕蒙和陆逊欺骗;由于既任性又天真,所以在处理敌、我、友关系时犯了一系列错误,最后把自己送上绝路。
是的,关羽不懂政治,不知道在多边政治关系中,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他也不懂公共关系。孙权提出结为亲家,不同意也就罢了,又何必辱骂来使?他还不会善待部下。江陵和公安的守将投降,原因之一就是怨恨和畏惧关羽,干脆一降了之。34
因此,让关羽镇守荆州,在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同时对付曹操和孙权两个枭雄,其实是不合适的。
可惜一俊遮百丑。关羽的英勇善战和屡建战功,尤其是他在樊城大破曹军,威震天下,差一点就逼得曹操迁都,更使他成为战神般的人物。“战神”是不容怀疑的,也是不能批评的,只能由着他走向深渊。
不过,关羽败得如此之快,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连曹操和孙权也不曾料到。这也是刘备他们为什么听任关羽孤军奋战,却迟迟不去救援的原因。当然,刘备也想不到孙权和曹操已经暗中勾结,吕蒙和陆逊竟然会两路出兵偷袭南郡,而且迅雷不及掩耳。35
然而无论如何,刘备都无法接受这一切。尽管他并没有立即为关羽报仇,也没有给关羽封号,但孙权在背后插的这一刀,他永远不会忘记。36
夷陵之战
刘备决定征讨孙权。
东征是在关羽败走麦城的两年半以后。这就至少说明此战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关羽报仇。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段时间内天下大势的变化。
实际上,关羽死后一个月,重大事件就接连发生。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太子曹丕继承魏王王位。十月,曹丕逼汉献帝禅让,代汉称帝,改元黄初。第二年四月,刘备称帝,建元章武。八月,孙权接受曹丕册封的吴王称号,次年建元黄武。
这样一来,当时的天下就有了三种年号(曹魏的、蜀汉的和孙吴的),两个皇帝(曹丕和刘备),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孙刘联盟也公开破裂。
夺取南郡后,孙权与刘备彻底翻脸,宣布只承认刘璋是益州牧,曹操则宣布孙权兼任荆州牧。也就是说,孙权承认曹操是中央,曹操承认荆州是孙权的,他们也都不承认益州是刘备的。按照这个逻辑,原本既是荆州牧,又是益州牧,还是豫州牧的刘备,现在什么都不是。
刘备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刘备在称帝六个月后,发动了顺江东下讨伐孙权的战争。由于刘备驻军猇亭(猇读如消,在今湖北宜都北)和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故史称“夷陵—猇亭之战”,简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堪称这段历史上的三大战役,而且都以战争发动者的失败而告终。官渡之战是袁绍发动的,袁绍失败。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曹操失败。夷陵之战是刘备发动的,刘备失败。
这是天意,还是人谋?
人谋。
其实,杀死关羽夺取荆州以后,孙权就很清楚自己与刘备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即便承认他是益州牧也无济于事。于利,刘备要夺回荆州;于义,刘备要报仇雪恨。一场大战势所难免,孙权不能不未雨绸缪。
因此刘备称帝后,孙权就把自己的前线指挥部从公安迁到了鄂城(今湖北鄂州),改名武昌(不是现在湖北武汉的武昌区),并在长江沿岸布下道道防线。可见孙权一直在提防刘备,他打的是有准备之战。
为此,孙权还在政治上积极靠拢曹魏,甚至向代汉称帝的曹丕上表称臣,等于公开承认曹丕篡汉是正当的,曹魏政权是合法的。对此,江东集团颇有不同意见。孙权却坦然地说:想当年,高皇帝不也接受了项羽的封号,当了汉王吗?随机应变,权宜之计,有什么关系呢?37
这也就是孙权才干得出来的事。
事实上,容貌奇伟目露精光的孙权十分沉得住气。前面说过,他其实是赞成鲁肃的设计,也是准备要当皇帝的。但是他不着急。因为他相信的政治哲学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此他总是后发制人,也总是笑在最后。
相反,刘备却很浮躁。
公元221年5月15日(曹魏黄初二年四月丙午),刘备在成都西北武担山即皇帝位,七月便御驾亲征,并且命令张飞到江州(今重庆)会合。结果张飞还没动身,就被部下杀死,首级也被拎到孙权那里去了。
这可真是出师不利,刘备却一意孤行。忠诚而英勇的赵云由于对东征持保留意见,甚至不得随军。这时,关羽阵亡,黄忠病故,张飞被杀,剩下的马超防魏于北,赵云不受信任,东征的队伍中还有像样的将领吗?38
没有。这个队伍中也没有一流的谋臣和军师。庞统早已战死,法正也已去世,诸葛亮镇守成都走不开。指挥这场战争的,只能是刘备自己。
刘备却屡犯错误。
其实,刘备军中也有明白人,偏将军黄权就是。黄权对刘备说,吴军骁勇善战,不好对付;我军顺江而下,进易退难。因此黄权建议,由他自己担任先锋试探深浅,刘备则在后方坐镇指挥,以免孤军深入的风险。39
可惜刘备不听。他把黄权打发到江北,自己则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率领大军穿过长江三峡,并在公元222年的农历正月打进了东吴王国的西大门夷陵。
。
联合孙权的建议,是司马懿和蒋济提出来的。他们的判断也并不错:作为长江下游的地方割据政权,江东集团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和关羽在上游越做越大。只要说服孙权偷袭关羽,樊城之围必解。28
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孙权也立即回应,表示征讨关羽即是报效朝廷,但希望曹操方面对此保密,以防关羽有所准备。曹操征求意见,大家都说理所当然。
老谋深算的董昭却主张泄密。
董昭认为,保密对孙权有利,泄密对曹操有利。因为关羽一贯蛮横霸道,得到消息也未必立即撤军。这时,城中守军如果还一无所知,对我方是不利的。
因此,应该口头上答应保密,实际上故意泄密。
曹操完全赞成这个建议,下令徐晃将孙权的来信抄写多份,用箭射入樊城和关羽的军营之中,把孙权即将偷袭江陵和公安的消息公布了出去。29
董昭的预料不错。樊城守军士气倍增,关羽则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也许在他看来,江陵和公安金城汤池,并非孙权旦夕可破;被洪水和大军包围的樊城,则是眼看到嘴的肥肉,岂能前功尽弃?30
关羽一犹豫,徐晃的机会就来了。正好这时曹操又给他派来了十二营军队,于是徐晃大举进攻,关羽则被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撤离樊城。曹操也不乘胜追击。因为他相信,早已磨刀霍霍的孙权,是不会把手缩回去的。31
曹操的预料完全正确。关羽犹豫,孙权不犹豫。实际上一路扮作商人的吕蒙军,这时已经进入江陵和公安。吕蒙约束部队,严明军纪,存恤百姓,封存库藏,厚待关羽的将士家属,大做安抚工作,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因此,当关羽匆忙赶回南郡时,南郡的人心已经归顺了吕蒙,再没有人会替关羽卖命。
陆逊也是一路凯歌。他在吕蒙得手后乘胜前进,刘备的守将则跑的跑,败的败,降的降。宜都、房陵、南乡三郡尽入其手,荆州从此不再姓刘。32
关羽只能走麦城。
事实上没过多久,关羽的人头就送到了曹操跟前。曹操厚葬了他这位老朋友和老对手,吕蒙则甚至没来得及参加庆功会,就病逝在孙权的内殿,享年四十二岁。33
不过,吕蒙总算实现了夙愿,他可以瞑目。
刘备却欲哭无泪。他痛失荆州,还痛失关羽。关羽不但是他的兄弟,更是他的爱将和臂膀。刘备南征北战那么多年,如果需要兵分两路,每次都是关羽独当一面。他派关羽总督荆州,似乎不能说是用人不当。
但,关羽的性格有问题。
刘备进攻成都那年,马超前来投奔。关羽便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可以跟谁相提并论。诸葛亮答:马孟起(马超)堪称“一世之杰”,可以跟张益德(张飞)并驾齐驱。不过,美髯公(关羽)才是“绝伦逸群”呀!
关羽见信,竟不无得意地递给客人一一传看。
这就太像孩子,还是被惯坏的,既任性又天真。由于任性,所以发动了襄樊战争;由于天真,所以被吕蒙和陆逊欺骗;由于既任性又天真,所以在处理敌、我、友关系时犯了一系列错误,最后把自己送上绝路。
是的,关羽不懂政治,不知道在多边政治关系中,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他也不懂公共关系。孙权提出结为亲家,不同意也就罢了,又何必辱骂来使?他还不会善待部下。江陵和公安的守将投降,原因之一就是怨恨和畏惧关羽,干脆一降了之。34
因此,让关羽镇守荆州,在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同时对付曹操和孙权两个枭雄,其实是不合适的。
可惜一俊遮百丑。关羽的英勇善战和屡建战功,尤其是他在樊城大破曹军,威震天下,差一点就逼得曹操迁都,更使他成为战神般的人物。“战神”是不容怀疑的,也是不能批评的,只能由着他走向深渊。
不过,关羽败得如此之快,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连曹操和孙权也不曾料到。这也是刘备他们为什么听任关羽孤军奋战,却迟迟不去救援的原因。当然,刘备也想不到孙权和曹操已经暗中勾结,吕蒙和陆逊竟然会两路出兵偷袭南郡,而且迅雷不及掩耳。35
然而无论如何,刘备都无法接受这一切。尽管他并没有立即为关羽报仇,也没有给关羽封号,但孙权在背后插的这一刀,他永远不会忘记。36
夷陵之战
刘备决定征讨孙权。
东征是在关羽败走麦城的两年半以后。这就至少说明此战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关羽报仇。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段时间内天下大势的变化。
实际上,关羽死后一个月,重大事件就接连发生。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太子曹丕继承魏王王位。十月,曹丕逼汉献帝禅让,代汉称帝,改元黄初。第二年四月,刘备称帝,建元章武。八月,孙权接受曹丕册封的吴王称号,次年建元黄武。
这样一来,当时的天下就有了三种年号(曹魏的、蜀汉的和孙吴的),两个皇帝(曹丕和刘备),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孙刘联盟也公开破裂。
夺取南郡后,孙权与刘备彻底翻脸,宣布只承认刘璋是益州牧,曹操则宣布孙权兼任荆州牧。也就是说,孙权承认曹操是中央,曹操承认荆州是孙权的,他们也都不承认益州是刘备的。按照这个逻辑,原本既是荆州牧,又是益州牧,还是豫州牧的刘备,现在什么都不是。
刘备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刘备在称帝六个月后,发动了顺江东下讨伐孙权的战争。由于刘备驻军猇亭(猇读如消,在今湖北宜都北)和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故史称“夷陵—猇亭之战”,简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堪称这段历史上的三大战役,而且都以战争发动者的失败而告终。官渡之战是袁绍发动的,袁绍失败。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曹操失败。夷陵之战是刘备发动的,刘备失败。
这是天意,还是人谋?
人谋。
其实,杀死关羽夺取荆州以后,孙权就很清楚自己与刘备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即便承认他是益州牧也无济于事。于利,刘备要夺回荆州;于义,刘备要报仇雪恨。一场大战势所难免,孙权不能不未雨绸缪。
因此刘备称帝后,孙权就把自己的前线指挥部从公安迁到了鄂城(今湖北鄂州),改名武昌(不是现在湖北武汉的武昌区),并在长江沿岸布下道道防线。可见孙权一直在提防刘备,他打的是有准备之战。
为此,孙权还在政治上积极靠拢曹魏,甚至向代汉称帝的曹丕上表称臣,等于公开承认曹丕篡汉是正当的,曹魏政权是合法的。对此,江东集团颇有不同意见。孙权却坦然地说:想当年,高皇帝不也接受了项羽的封号,当了汉王吗?随机应变,权宜之计,有什么关系呢?37
这也就是孙权才干得出来的事。
事实上,容貌奇伟目露精光的孙权十分沉得住气。前面说过,他其实是赞成鲁肃的设计,也是准备要当皇帝的。但是他不着急。因为他相信的政治哲学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此他总是后发制人,也总是笑在最后。
相反,刘备却很浮躁。
公元221年5月15日(曹魏黄初二年四月丙午),刘备在成都西北武担山即皇帝位,七月便御驾亲征,并且命令张飞到江州(今重庆)会合。结果张飞还没动身,就被部下杀死,首级也被拎到孙权那里去了。
这可真是出师不利,刘备却一意孤行。忠诚而英勇的赵云由于对东征持保留意见,甚至不得随军。这时,关羽阵亡,黄忠病故,张飞被杀,剩下的马超防魏于北,赵云不受信任,东征的队伍中还有像样的将领吗?38
没有。这个队伍中也没有一流的谋臣和军师。庞统早已战死,法正也已去世,诸葛亮镇守成都走不开。指挥这场战争的,只能是刘备自己。
刘备却屡犯错误。
其实,刘备军中也有明白人,偏将军黄权就是。黄权对刘备说,吴军骁勇善战,不好对付;我军顺江而下,进易退难。因此黄权建议,由他自己担任先锋试探深浅,刘备则在后方坐镇指挥,以免孤军深入的风险。39
可惜刘备不听。他把黄权打发到江北,自己则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率领大军穿过长江三峡,并在公元222年的农历正月打进了东吴王国的西大门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