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歌鹿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进宫,还每天要对那二人行礼请安,就算她肯,我也不肯。我要她做我的妻,我要给她最尊贵的位置。”
张氏又好气又好笑。这个儿子自幼聪明决断,凡事从不拖泥带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糊涂发痴。张氏问道:“那她能不能向我行礼请安?”语带嘲讽。朱高炽拉了拉张氏的衣袖,示意她不要逼儿子。
朱瞻基却看着太子妃,认真地道:“母亲自然不同。”
张氏叹一口气,正要再说,内侍王贵通匆匆奔了进来:“殿下!北京来圣旨了!已经进城了!”
朱高炽全身一震,面色大变。
永乐帝去北京一年多了,下了诏书正式迁都。朝中重臣,六部官员,甚至移民富户,迁徙百姓,都接到了指示。该北上的早已开始准备,有不少已经陆续出发。独独自己这个皇太子,皇帝始终不理不睬,象忘记了一样。
当年靖难成功,永乐帝在金陵登基,也是将自己这个燕王世子遗忘在北平。后来才知道,那时候皇帝是犹豫立谁为太子。幸还是不幸?将近两年直到永乐二年才将自己诏到京城,立了自己为太子。
本以为从此太平无事,谁知道猜忌,监督,打压乃至杀戮都才自那时刚刚开始。父皇让自己看《文华宝鉴》《储君昭鉴录》《圣学心法》,每次都差不多,说是“修己治人之道,具于此书。尧舜相传,惟曰‘允执厥中’,帝王之道,贵乎知要。此书以为帝王完事之法”“或者“帝王道德之要,备载此书”,都是要自己修德。
可是,要修德的,难道只有自己?
十六年,这十六年中小心谨慎日日如履薄冰。耿通被杀,解缙被杀,黄淮杨溥下在诏狱……自己身为皇太子,身为皇位继承人,对这些支持自己的大臣遭难,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北榜冤案,靖难冤案,所有的不平事,也只能当不知道。
父皇一直不喜欢自己,因为退疾,因为肥胖,因为形象不佳又丝毫不似父亲的英武。二弟朱高煦,甚至三弟朱高燧,在父亲心中,都远远比自己重要。十六年来,每天晚上都是噩梦,父皇改立了两个弟弟为太子,当然的,也杀了自己!
父皇这次去北京之前,特意下诏,对太子监国的权限又做了种种限制。比如四品以下的官员任免,原来是东宫可以直接决定不需奏请的,改为也必须经行在北京吏部报皇帝申请。而严禁官员单独进东宫的规定,措辞严厉地又强调再三。
甚至自己判的陈千户擅取民财小案子,遭皇帝身边人挑唆,司谏周冕和赞善梁潜奉旨到北京解释经过,干脆被杀掉。礼部左侍郎胡瀅被皇帝派到京城来日日名为觐见实则监视自己……这桩桩件件,其实都只有一个意思,防范东宫,疑忌自己。
听说,北京今年设了个特殊的官署,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皇帝的亲信宦官负责,辑访刺探监督逮捕,竟然比锦衣卫权限还要大。父皇说是以此“防谋逆妖言大奸恶”;很多朝臣认为,防东宫,是东厂的初衷。
今日这突然来了圣旨,是福?是祸?
朱高炽一阵发抖,站立不稳,就要摔倒。朱瞻基眼明手快,急忙一把扶住父亲。朱高炽靠在儿子身上,忽然无比疲惫,无限灰心。
算了! 如此忍耐,努力,拼命的十六年,谁知道我的苦楚?我好累啊!皇太子的眼中,浮起了泪光点点。
朱瞻基扶着父亲,问王贵通道:“是谁来宣圣旨?”
王贵通答道:“是户部尚书夏大人。已经过了皇城,就要进宫了。”
朱瞻基握了握父亲的手,是提醒也是安慰,笑道:“父亲!夏原吉亲自跑这一趟,这么热的天,可不容易!好久不见他,倒真想念。今儿好好地一起喝几杯吧?”
朱高炽感觉到儿子的力量,慢慢站直了身体。与朱瞻基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阵轻松,带着喜悦。
夏原吉,在永乐八年皇帝北征之时,就奉旨协助皇长孙在北京处理行在九卿的政务。朱瞻基那时才十四岁,虽然天资聪颖,但哪里懂得如何治理这么大的国家?全靠夏原吉手把手地教,该请示的请示,该发落的发落,半年时间居然管理地有条不紊一丝不乱。
永乐帝北征回来,见一切井井有条,对这长孙大加赞赏:“朕长孙天章日表,玉质龙姿,孝友英明,宽仁大度。夙夜孜孜,日诵万言,必领要义。朕尝试之以事,辄能裁决,斯实宗社之灵。”把这宝贝孙子夸上了天。
在之后回金陵的路上,又让夏原吉侍从朱瞻基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到金陵没多久就正式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即大明皇位的第二继承人。
可以说,夏原吉是皇帝亲自挑选的,要留给宝贝孙子用的重臣。这个人来宣圣旨,定是好消息。
皇太子皇太孙所料不差,却没想到,这一趟差事,是夏原吉自己讨的。就是担心太子不明圣意,白白惧怕,反生祸事。
父子二人等了一会儿,夏原吉风尘仆仆地到了。顾不上一身的汗水尘土,先匆匆宣读了圣旨。果然,是让皇太子皇太孙北上,到新建好的北京皇城,“父子祖孙团聚,其乐融融”等,措辞甚是和颜悦色。并要在次年即永乐十九年元日一起祭祀太庙郊庙社稷坛,行迁都祭天大典。
这一说法,无疑是正式再强调一下太子太孙的两位继承人身份。朱高炽多年的担忧消失殆尽,欢喜到眼含热泪,恭恭敬敬地对着圣旨叩谢:“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当晚东宫大摆宴席,父子二人招待夏原吉好好喝了顿酒。太子与夏原吉商量之下,都觉得宜早不宜迟,以免夜长梦多。朱高炽当即决定十月便出发北上。整个东宫顿时欢腾忙碌起来,议论纷纷,都猜测太子这次到北京,皇位十拿九稳了,上上下下不禁一团喜气洋洋。太子妃张氏绝口不提儿子今日要休妻的话题,督率胡善祥孙巧,领着东宫众人打点行李,收拾行装。在南京十六年,委实积了不少东西,张氏带着两个媳妇,日日自早忙到晚,累得腰酸背痛。
朱瞻基见父亲开心,也挺高兴,只是,瑈璇怎么办呢?母亲这态度,睬都不睬自己,主要也确实做不了主。只能,去找皇祖父设法了!
地进宫,还每天要对那二人行礼请安,就算她肯,我也不肯。我要她做我的妻,我要给她最尊贵的位置。”
张氏又好气又好笑。这个儿子自幼聪明决断,凡事从不拖泥带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糊涂发痴。张氏问道:“那她能不能向我行礼请安?”语带嘲讽。朱高炽拉了拉张氏的衣袖,示意她不要逼儿子。
朱瞻基却看着太子妃,认真地道:“母亲自然不同。”
张氏叹一口气,正要再说,内侍王贵通匆匆奔了进来:“殿下!北京来圣旨了!已经进城了!”
朱高炽全身一震,面色大变。
永乐帝去北京一年多了,下了诏书正式迁都。朝中重臣,六部官员,甚至移民富户,迁徙百姓,都接到了指示。该北上的早已开始准备,有不少已经陆续出发。独独自己这个皇太子,皇帝始终不理不睬,象忘记了一样。
当年靖难成功,永乐帝在金陵登基,也是将自己这个燕王世子遗忘在北平。后来才知道,那时候皇帝是犹豫立谁为太子。幸还是不幸?将近两年直到永乐二年才将自己诏到京城,立了自己为太子。
本以为从此太平无事,谁知道猜忌,监督,打压乃至杀戮都才自那时刚刚开始。父皇让自己看《文华宝鉴》《储君昭鉴录》《圣学心法》,每次都差不多,说是“修己治人之道,具于此书。尧舜相传,惟曰‘允执厥中’,帝王之道,贵乎知要。此书以为帝王完事之法”“或者“帝王道德之要,备载此书”,都是要自己修德。
可是,要修德的,难道只有自己?
十六年,这十六年中小心谨慎日日如履薄冰。耿通被杀,解缙被杀,黄淮杨溥下在诏狱……自己身为皇太子,身为皇位继承人,对这些支持自己的大臣遭难,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北榜冤案,靖难冤案,所有的不平事,也只能当不知道。
父皇一直不喜欢自己,因为退疾,因为肥胖,因为形象不佳又丝毫不似父亲的英武。二弟朱高煦,甚至三弟朱高燧,在父亲心中,都远远比自己重要。十六年来,每天晚上都是噩梦,父皇改立了两个弟弟为太子,当然的,也杀了自己!
父皇这次去北京之前,特意下诏,对太子监国的权限又做了种种限制。比如四品以下的官员任免,原来是东宫可以直接决定不需奏请的,改为也必须经行在北京吏部报皇帝申请。而严禁官员单独进东宫的规定,措辞严厉地又强调再三。
甚至自己判的陈千户擅取民财小案子,遭皇帝身边人挑唆,司谏周冕和赞善梁潜奉旨到北京解释经过,干脆被杀掉。礼部左侍郎胡瀅被皇帝派到京城来日日名为觐见实则监视自己……这桩桩件件,其实都只有一个意思,防范东宫,疑忌自己。
听说,北京今年设了个特殊的官署,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皇帝的亲信宦官负责,辑访刺探监督逮捕,竟然比锦衣卫权限还要大。父皇说是以此“防谋逆妖言大奸恶”;很多朝臣认为,防东宫,是东厂的初衷。
今日这突然来了圣旨,是福?是祸?
朱高炽一阵发抖,站立不稳,就要摔倒。朱瞻基眼明手快,急忙一把扶住父亲。朱高炽靠在儿子身上,忽然无比疲惫,无限灰心。
算了! 如此忍耐,努力,拼命的十六年,谁知道我的苦楚?我好累啊!皇太子的眼中,浮起了泪光点点。
朱瞻基扶着父亲,问王贵通道:“是谁来宣圣旨?”
王贵通答道:“是户部尚书夏大人。已经过了皇城,就要进宫了。”
朱瞻基握了握父亲的手,是提醒也是安慰,笑道:“父亲!夏原吉亲自跑这一趟,这么热的天,可不容易!好久不见他,倒真想念。今儿好好地一起喝几杯吧?”
朱高炽感觉到儿子的力量,慢慢站直了身体。与朱瞻基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阵轻松,带着喜悦。
夏原吉,在永乐八年皇帝北征之时,就奉旨协助皇长孙在北京处理行在九卿的政务。朱瞻基那时才十四岁,虽然天资聪颖,但哪里懂得如何治理这么大的国家?全靠夏原吉手把手地教,该请示的请示,该发落的发落,半年时间居然管理地有条不紊一丝不乱。
永乐帝北征回来,见一切井井有条,对这长孙大加赞赏:“朕长孙天章日表,玉质龙姿,孝友英明,宽仁大度。夙夜孜孜,日诵万言,必领要义。朕尝试之以事,辄能裁决,斯实宗社之灵。”把这宝贝孙子夸上了天。
在之后回金陵的路上,又让夏原吉侍从朱瞻基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到金陵没多久就正式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即大明皇位的第二继承人。
可以说,夏原吉是皇帝亲自挑选的,要留给宝贝孙子用的重臣。这个人来宣圣旨,定是好消息。
皇太子皇太孙所料不差,却没想到,这一趟差事,是夏原吉自己讨的。就是担心太子不明圣意,白白惧怕,反生祸事。
父子二人等了一会儿,夏原吉风尘仆仆地到了。顾不上一身的汗水尘土,先匆匆宣读了圣旨。果然,是让皇太子皇太孙北上,到新建好的北京皇城,“父子祖孙团聚,其乐融融”等,措辞甚是和颜悦色。并要在次年即永乐十九年元日一起祭祀太庙郊庙社稷坛,行迁都祭天大典。
这一说法,无疑是正式再强调一下太子太孙的两位继承人身份。朱高炽多年的担忧消失殆尽,欢喜到眼含热泪,恭恭敬敬地对着圣旨叩谢:“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当晚东宫大摆宴席,父子二人招待夏原吉好好喝了顿酒。太子与夏原吉商量之下,都觉得宜早不宜迟,以免夜长梦多。朱高炽当即决定十月便出发北上。整个东宫顿时欢腾忙碌起来,议论纷纷,都猜测太子这次到北京,皇位十拿九稳了,上上下下不禁一团喜气洋洋。太子妃张氏绝口不提儿子今日要休妻的话题,督率胡善祥孙巧,领着东宫众人打点行李,收拾行装。在南京十六年,委实积了不少东西,张氏带着两个媳妇,日日自早忙到晚,累得腰酸背痛。
朱瞻基见父亲开心,也挺高兴,只是,瑈璇怎么办呢?母亲这态度,睬都不睬自己,主要也确实做不了主。只能,去找皇祖父设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