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歌鹿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最后,枚青觑着皇帝的脸色,见他神色淡淡,始终没有开口饶了自己家人,开始着慌,急急忙忙地恨不得掏出心来,又道:“陛下!还有一个兵部的主事孙重。”
朱瞻基听这名字有些耳熟,望了望海寿。海寿面色有些惊讶,见皇帝望过来,连忙道:“是皇贵妃孙娘娘的弟弟。”
枚青急道:“对对对,就是国舅爷。和我们小王爷一直玩得好,上次那个陈姑娘来北京的时间,就是他告诉我们小王爷的。小人的包袱里,有王爷给他的信件礼物。”
朱瞻基一直不动声色,听到这里却一拍龙案,显是怒极,喝道:“押下去!传薛禄!”又侧头对张辅道:“去!将枚青的包裹取来!”
海寿张辅领命而去,乾清宫恢复了宁静。柴山带着宫女静静打扫,又奉了些点心来。
瑈璇自暖阁中走出,见朱瞻基一手支颐,还是怒不可遏地样子,便轻轻走到他的身后,搂住了,摩挲着他的头顶。好一会儿,朱瞻基渐渐平静,气狠狠地道:“你放心!我一定废了她!”
原来是孙重泄密给汉王!可孙重如何会有瑈璇进京的时间?朱瞻基自问只告诉过太后,那自然是太后不知怎么和孙巧说起。而孙巧告诉弟弟,很难相信是偶然。
瑈璇轻声道:“哥哥,你一心护着我,我很高兴。不过投鼠忌器,母后在,你得体谅母后的心情。”
朱瞻基气道:“那还能算了?你差点丢了性命!”
瑈璇笑嘻嘻地道:“不是没丢嘛!好好的、我在这儿呢!别气了。”朱瞻基哼了一声,不答言。
瑈璇咳嗽一声,肃容道:“哥哥,恕我多言,这汉王谋反一事,你有一件当务之急,须得越快越好。”
朱瞻基不解地看向她、昔日的状元翰林。瑈璇秀眉一轩,说出一番话来,听得朱瞻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两人手指在案上画了又画、相视而笑。
宣德元年八月十二日,汉王朱高煦在山东乐安起兵,传檄号称“靖难”,要铲除以夏原吉为首的朝中奸臣。当年燕王朱棣就是用这“奉天靖难”的旗号,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汉王崇拜父亲,觉得这一招好使、确实是造反的最佳理由,便照样搬用。
檄文很快传到北京,群臣哗然。尤其是夏原吉,摇头叹气,汉王原来觉得我是这么个误国误民的大奸臣?
太和殿前广场的内东侧、文楼中,皇帝召集了五位内阁大学士与一些文武重臣,紧急商议汉王起兵一事。
张辅第一个站出来,慨然道:“陛下!臣请两万兵马!保证将反贼朱高煦活捉回来!”慷慨激昂,义务反顾。满满的自信来自于曾经的赫赫战功,这个曾经靠骑兵打败了象阵的英国公,无疑是当今大明朝廷武将第一人。
阳武侯薛禄也随即出列,大声道:“陛下!臣请战乐安、捉拿反贼朱高煦。”说着说着语声哽咽,竟然流下泪来。
众人愕然。堂堂名将阳武侯,当众哭?金幼孜本站在薛禄之前,连忙侧身轻轻拍了拍他意示安慰。
朱瞻基皱了皱眉,这薛禄与朱高煦几十年的交情,情真意厚。虽然为了尽忠愿意一战,可忠义不能两全,想到汉王,大约也心中悲伤。
杨荣不待皇帝发话,急忙道:“陛下!此次汉王谋逆,臣建议陛下御驾亲征,一举荡平反贼,以安天下之心。”
张辅立刻反对:“张大人!战场上刀箭无眼,谁都不能保万无一失,如何能让陛下冒这个险?臣与汉王交往数十年颇为相熟,汉王面上虽然凶悍,其实色厉内荏,臣敢下军令状,一定将他活捉!”
杨士奇道:“英国公出马,相信可以平叛。只是陛下登基不久,汉王又效仿太宗,打的清君侧靖难旗号。多少人首鼠两端、唯利是视。陛下御驾亲征,正可振天子雄风、去庸人之疑。”说着有意无意看了一眼薛禄。
朱瞻基明白杨士奇这一眼的意思,倒不是鄙薄或者不信任薛禄。似薛禄这样与汉王交情不浅的武将,朝中着实不少,即使张辅去顺利将汉王抓回,这些人的心里,恐怕也还是向着汉王,对自己这个皇帝并不心服。而天下舆论和民心,此时在摇摆之间,自己出马,才是立刻占领舆论、收服民心的最好办法。
然而御驾亲征,可是件大事……朱瞻基一时犹豫不决,看向夏原吉。
夏原吉此时已六十岁,身体又不大不好,每日上朝需两个人搀扶,皇帝特意送了几名侍女给他。夏原吉先是推辞,认为这是勋臣才有的待遇。朱瞻基却坚持:夏卿你就是朕的勋臣。好笑的是这次汉王的造反檄文,说是靖难清君侧,列举了朝中几个重臣的罪状,夏原吉这侍女搀扶上朝一事、被列为罪状之一。
此时见皇帝询问自己,夏原吉沉吟良久,缓缓说道:“陛下记得李景隆吗?” 李景隆,这本是个众人不大敢提起的名字。燕王靖难之时,建文帝误用李景隆,先是葬送了几十万倾国之军,又开金川门迎敌,生生将江山送给了燕王。
朱瞻基听了这个名字,全身一震。夏原吉接着道:“汉王本是陛下的皇叔,这一次效仿太宗‘靖难’,其意甚是歹毒。军中自将领到普通士兵,似李景隆一样,认为这是皇上家事、想开金川门的不在少数。年纪大的畏惧汉王的就更比比皆是,见到汉王,很难说会怎么样。陛下只有御驾亲征,才能击败汉王的谬论,才能确保军心。”
这些道理、和刚才想到的是一样的;不过建文帝这个失败的教训,更让自己警醒。“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夏原吉不敢说建文帝或朱允炆,委婉说的是李景隆的名字,这可就是二十几年前的事。
夏原吉见朱瞻基凝神思索,接着道:“汉王刚刚举事,陛下一定要先声夺人,亲征的檄文今日便发,大军更是兵贵神速。”
朱瞻基听到这里,不再犹豫:“好!朕便亲征!张卿速去准备,明日大军便出发!杨卿拟朕讨逆旨意,传檄天下!”
最后,枚青觑着皇帝的脸色,见他神色淡淡,始终没有开口饶了自己家人,开始着慌,急急忙忙地恨不得掏出心来,又道:“陛下!还有一个兵部的主事孙重。”
朱瞻基听这名字有些耳熟,望了望海寿。海寿面色有些惊讶,见皇帝望过来,连忙道:“是皇贵妃孙娘娘的弟弟。”
枚青急道:“对对对,就是国舅爷。和我们小王爷一直玩得好,上次那个陈姑娘来北京的时间,就是他告诉我们小王爷的。小人的包袱里,有王爷给他的信件礼物。”
朱瞻基一直不动声色,听到这里却一拍龙案,显是怒极,喝道:“押下去!传薛禄!”又侧头对张辅道:“去!将枚青的包裹取来!”
海寿张辅领命而去,乾清宫恢复了宁静。柴山带着宫女静静打扫,又奉了些点心来。
瑈璇自暖阁中走出,见朱瞻基一手支颐,还是怒不可遏地样子,便轻轻走到他的身后,搂住了,摩挲着他的头顶。好一会儿,朱瞻基渐渐平静,气狠狠地道:“你放心!我一定废了她!”
原来是孙重泄密给汉王!可孙重如何会有瑈璇进京的时间?朱瞻基自问只告诉过太后,那自然是太后不知怎么和孙巧说起。而孙巧告诉弟弟,很难相信是偶然。
瑈璇轻声道:“哥哥,你一心护着我,我很高兴。不过投鼠忌器,母后在,你得体谅母后的心情。”
朱瞻基气道:“那还能算了?你差点丢了性命!”
瑈璇笑嘻嘻地道:“不是没丢嘛!好好的、我在这儿呢!别气了。”朱瞻基哼了一声,不答言。
瑈璇咳嗽一声,肃容道:“哥哥,恕我多言,这汉王谋反一事,你有一件当务之急,须得越快越好。”
朱瞻基不解地看向她、昔日的状元翰林。瑈璇秀眉一轩,说出一番话来,听得朱瞻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两人手指在案上画了又画、相视而笑。
宣德元年八月十二日,汉王朱高煦在山东乐安起兵,传檄号称“靖难”,要铲除以夏原吉为首的朝中奸臣。当年燕王朱棣就是用这“奉天靖难”的旗号,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汉王崇拜父亲,觉得这一招好使、确实是造反的最佳理由,便照样搬用。
檄文很快传到北京,群臣哗然。尤其是夏原吉,摇头叹气,汉王原来觉得我是这么个误国误民的大奸臣?
太和殿前广场的内东侧、文楼中,皇帝召集了五位内阁大学士与一些文武重臣,紧急商议汉王起兵一事。
张辅第一个站出来,慨然道:“陛下!臣请两万兵马!保证将反贼朱高煦活捉回来!”慷慨激昂,义务反顾。满满的自信来自于曾经的赫赫战功,这个曾经靠骑兵打败了象阵的英国公,无疑是当今大明朝廷武将第一人。
阳武侯薛禄也随即出列,大声道:“陛下!臣请战乐安、捉拿反贼朱高煦。”说着说着语声哽咽,竟然流下泪来。
众人愕然。堂堂名将阳武侯,当众哭?金幼孜本站在薛禄之前,连忙侧身轻轻拍了拍他意示安慰。
朱瞻基皱了皱眉,这薛禄与朱高煦几十年的交情,情真意厚。虽然为了尽忠愿意一战,可忠义不能两全,想到汉王,大约也心中悲伤。
杨荣不待皇帝发话,急忙道:“陛下!此次汉王谋逆,臣建议陛下御驾亲征,一举荡平反贼,以安天下之心。”
张辅立刻反对:“张大人!战场上刀箭无眼,谁都不能保万无一失,如何能让陛下冒这个险?臣与汉王交往数十年颇为相熟,汉王面上虽然凶悍,其实色厉内荏,臣敢下军令状,一定将他活捉!”
杨士奇道:“英国公出马,相信可以平叛。只是陛下登基不久,汉王又效仿太宗,打的清君侧靖难旗号。多少人首鼠两端、唯利是视。陛下御驾亲征,正可振天子雄风、去庸人之疑。”说着有意无意看了一眼薛禄。
朱瞻基明白杨士奇这一眼的意思,倒不是鄙薄或者不信任薛禄。似薛禄这样与汉王交情不浅的武将,朝中着实不少,即使张辅去顺利将汉王抓回,这些人的心里,恐怕也还是向着汉王,对自己这个皇帝并不心服。而天下舆论和民心,此时在摇摆之间,自己出马,才是立刻占领舆论、收服民心的最好办法。
然而御驾亲征,可是件大事……朱瞻基一时犹豫不决,看向夏原吉。
夏原吉此时已六十岁,身体又不大不好,每日上朝需两个人搀扶,皇帝特意送了几名侍女给他。夏原吉先是推辞,认为这是勋臣才有的待遇。朱瞻基却坚持:夏卿你就是朕的勋臣。好笑的是这次汉王的造反檄文,说是靖难清君侧,列举了朝中几个重臣的罪状,夏原吉这侍女搀扶上朝一事、被列为罪状之一。
此时见皇帝询问自己,夏原吉沉吟良久,缓缓说道:“陛下记得李景隆吗?” 李景隆,这本是个众人不大敢提起的名字。燕王靖难之时,建文帝误用李景隆,先是葬送了几十万倾国之军,又开金川门迎敌,生生将江山送给了燕王。
朱瞻基听了这个名字,全身一震。夏原吉接着道:“汉王本是陛下的皇叔,这一次效仿太宗‘靖难’,其意甚是歹毒。军中自将领到普通士兵,似李景隆一样,认为这是皇上家事、想开金川门的不在少数。年纪大的畏惧汉王的就更比比皆是,见到汉王,很难说会怎么样。陛下只有御驾亲征,才能击败汉王的谬论,才能确保军心。”
这些道理、和刚才想到的是一样的;不过建文帝这个失败的教训,更让自己警醒。“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夏原吉不敢说建文帝或朱允炆,委婉说的是李景隆的名字,这可就是二十几年前的事。
夏原吉见朱瞻基凝神思索,接着道:“汉王刚刚举事,陛下一定要先声夺人,亲征的檄文今日便发,大军更是兵贵神速。”
朱瞻基听到这里,不再犹豫:“好!朕便亲征!张卿速去准备,明日大军便出发!杨卿拟朕讨逆旨意,传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