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胜败之策 (1/2)
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不朽波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维克多坐在战壕边上,点着一支烟,默默的望着这黑夜的战场把所有的德军尸体吞噬。
今天他们战斗的是那么英勇,许多人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一课,却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这是他们的死地。孙子兵法云:“急战则存,不急战则亡,为死地。”今天兰斯附近的马恩河防线成为这些德军的死地,而整个法国的东北地区成为了德国的死地。协约国在法国东北地区挖的几千公里战壕、铺设的几千公里的铁丝网、马恩河等众多河流水网、凡尔登等众多钢筋水泥修建的坚固要塞、无数整戈待旦的士兵已经将整个法国东北地区构建成一个巨大的战争堡垒。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德国人在一战既不能伐谋削弱法国,也不能伐交阻止英法俄结盟,又不能引诱协约国离开战壕出来野战,却偏偏选择了“攻城”。妄想前面三条全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英明决断,在“攻城”中击败敌人是多么可笑。
一战中德军在西线和英法军队打出了1:1.6的伤亡比,却依然不能取得胜利,这绝不是士兵不够英勇,也不是军队不够善战,只能是政府政治与军事策略的严重失误。
一战时期,战壕的防御加成极高,法国东北地区几乎是防御加成50%,而在德国周围的其他地区,相对于德军的战斗力而言,几乎是没有防御的,比如意大利、罗马尼亚、沙俄波兰地区、沙俄乌克兰地区,甚至到整个中东地区。这些地方有德国需要的劳动力、粮食等等物资,但是德国却放着这些东西不去取,********去攻击法军的东北堡垒区,幻想打败英法独霸全世界,让几百万优秀的军队白白作为炮灰。
1914年马恩河战役的失败已经说明了法国东北部堡垒区“死地”的本质,而且是不可能急战而胜的死地,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的结局更加明显的向世人宣布“我是块死地,别来这里进攻!”。结果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德国取得了东线的全面胜利,他们可以在东线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土地,布列斯特条约苏联割让了大片领土;劳动力,沙俄的百万战俘,以及占领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士兵,宣布波兰独立的话,可以建立百万波兰军队共同对抗协约国;粮食,波兰平原和乌克兰大粮仓在手会缺少粮食吗?只要德国握住东方,它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在1917年,英法联军还能承受多少伤亡呢?历史上,1917年1月至1918年11月,德军损失238万,法军损失157万,英军损失166万,英法合计323万。如果德军建立连绵不断的防线,利用堡垒保存自己,消灭英法联军的有生力量。攻守形势的改变可以使德军防御增加到150%,英法军队防御从150%变成100%,这样大致测算德军的损失变成159万,法军损失236万,英军损失249万,英法合计485万。假设英法继续进攻迫使德军损失238万投降的地步,英法要损失726万。这比历史上真实的323万多出403万。实际上以当时法国4000万人口,英国4600人口对比德国6700万,奥匈帝国5200万没有任何优势,考虑当时美国人口9700万动员了480万军人,赴欧参战200万,而波兰有3000万,土耳其有1000万,在攻入意大利获得3000万劳动力,实际上人口差距并不大。
进攻和防守中的士气是不同的,侵略他国和保家卫国的军队士气和人民支持度是不同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国内民众是不会有投降的,承受伤亡的能力也会成倍增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正义的,是为了家园而战。而侵略他国的军队与民众,他们就难以承受较大的伤亡。战争顺利时他们会歌颂军队的英勇,但是一旦战争焦灼或者落於下风时,他们就会抨击政府的无能,抨击政府浪费士兵的生命和国民的财... -->>
维克多坐在战壕边上,点着一支烟,默默的望着这黑夜的战场把所有的德军尸体吞噬。
今天他们战斗的是那么英勇,许多人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一课,却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这是他们的死地。孙子兵法云:“急战则存,不急战则亡,为死地。”今天兰斯附近的马恩河防线成为这些德军的死地,而整个法国的东北地区成为了德国的死地。协约国在法国东北地区挖的几千公里战壕、铺设的几千公里的铁丝网、马恩河等众多河流水网、凡尔登等众多钢筋水泥修建的坚固要塞、无数整戈待旦的士兵已经将整个法国东北地区构建成一个巨大的战争堡垒。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德国人在一战既不能伐谋削弱法国,也不能伐交阻止英法俄结盟,又不能引诱协约国离开战壕出来野战,却偏偏选择了“攻城”。妄想前面三条全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英明决断,在“攻城”中击败敌人是多么可笑。
一战中德军在西线和英法军队打出了1:1.6的伤亡比,却依然不能取得胜利,这绝不是士兵不够英勇,也不是军队不够善战,只能是政府政治与军事策略的严重失误。
一战时期,战壕的防御加成极高,法国东北地区几乎是防御加成50%,而在德国周围的其他地区,相对于德军的战斗力而言,几乎是没有防御的,比如意大利、罗马尼亚、沙俄波兰地区、沙俄乌克兰地区,甚至到整个中东地区。这些地方有德国需要的劳动力、粮食等等物资,但是德国却放着这些东西不去取,********去攻击法军的东北堡垒区,幻想打败英法独霸全世界,让几百万优秀的军队白白作为炮灰。
1914年马恩河战役的失败已经说明了法国东北部堡垒区“死地”的本质,而且是不可能急战而胜的死地,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的结局更加明显的向世人宣布“我是块死地,别来这里进攻!”。结果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德国取得了东线的全面胜利,他们可以在东线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土地,布列斯特条约苏联割让了大片领土;劳动力,沙俄的百万战俘,以及占领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士兵,宣布波兰独立的话,可以建立百万波兰军队共同对抗协约国;粮食,波兰平原和乌克兰大粮仓在手会缺少粮食吗?只要德国握住东方,它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在1917年,英法联军还能承受多少伤亡呢?历史上,1917年1月至1918年11月,德军损失238万,法军损失157万,英军损失166万,英法合计323万。如果德军建立连绵不断的防线,利用堡垒保存自己,消灭英法联军的有生力量。攻守形势的改变可以使德军防御增加到150%,英法军队防御从150%变成100%,这样大致测算德军的损失变成159万,法军损失236万,英军损失249万,英法合计485万。假设英法继续进攻迫使德军损失238万投降的地步,英法要损失726万。这比历史上真实的323万多出403万。实际上以当时法国4000万人口,英国4600人口对比德国6700万,奥匈帝国5200万没有任何优势,考虑当时美国人口9700万动员了480万军人,赴欧参战200万,而波兰有3000万,土耳其有1000万,在攻入意大利获得3000万劳动力,实际上人口差距并不大。
进攻和防守中的士气是不同的,侵略他国和保家卫国的军队士气和人民支持度是不同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国内民众是不会有投降的,承受伤亡的能力也会成倍增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正义的,是为了家园而战。而侵略他国的军队与民众,他们就难以承受较大的伤亡。战争顺利时他们会歌颂军队的英勇,但是一旦战争焦灼或者落於下风时,他们就会抨击政府的无能,抨击政府浪费士兵的生命和国民的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