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海天(二合一) (2/2)
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知否之护姐狂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徒呼奈何,退而求其次,就地招募人手了。
那样的话,肯定会耽误船队组建的时间,仓促捏合起来的船队,其规模和实力恐怕也难合殷若虚的心意。
好在,于川临安一行后,很快就带回来了好消息,大批熟练水手和他一起来到了海门港,加入殷若虚新组建的船队。
于川去殷家船队挖人,肯定绕不开殷广,但让于川没想到的是,殷广不仅没阻拦他,还给他大开方便之门,承诺安顿好愿意来海门者的家眷,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殷若虚从于川口中知道父亲的所作所为后,唏嘘不已,只略一思考就明白了父亲此举的用意所在。
朝中关于废除海禁的风声已经传出来了,消息灵通的辅国公殷广自然不会不知道,作为利益攸关者,也必须对此做出反。
之所以帮助殷若虚这个他并不喜欢的儿子,只是看重殷若虚作为开海先锋的身份,随手在他身上下一注罢了。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本就是世家大族的惯常做法,殷广完全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量。
在家族利益面前,即便白婉婷再不满,也左右不了殷广的决定。
至于其中掺杂了几分父子亲情……,那就只有殷广自己能知道了。那么多年来,殷若虚早就看透了自己的父亲,原本就没有对他抱有什么幻想。
当然,不论殷广是出于什么目的,就结果而言,殷若虚终究是得利的一方,有了殷家的输血,殷若虚迅速完成了船队的组建,从海门港启航,驶向远方。
到年底的时候,加上现在这一趟,殷若虚已经完成了三趟贸易旅途。
第一趟殷若虚并没有带上太多货物,主要是为了开拓航线,从海门港南下,途经门毒国、龙牙门、罗越国、乌拉国、三兰国等地。
这一次航线并没有拉得太长,只两个月殷若虚就指挥船队返航了,但所带来的利润仍然令人心动不已,交给包景年手下驻军的商税就有三万两,可见其暴利。
第二趟的时候,殷若虚又往北开拓航线,这是他最熟悉的海域,海图熟记于心,以往合作过的商业贸易伙伴也完全可以用得上。
但这一条航线上,盘踞着大量的倭寇,他们曾经被殷若虚率领殷家船队打得抱头鼠窜,彼此间结下了大仇。
如今殷若虚从头再来,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实力,这群倭寇自然是跃跃欲试,想要一雪前耻,劫了殷若虚的船队,顺便发一笔横财。
殷若虚早有所料,他在出海之前,就提出雇佣海门港的水师作为护卫,既有钱赚,又能练兵,包景年自无不允,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包景年在水战上是个外行,更别说海战了,他从盛长桢那里了解过殷若虚的战绩,心中也知道殷若虚日后定非池中之物,于是就只派了一个副将从旁协助。
他还嘱咐副将听从殷若虚的号令,实际上,就是把护航水师的指挥权交给了殷若虚。
要是在大周境内,这样的做法势必招来无数非议,包景年和殷若虚肯定要吃不了兜着走。
但这里是交趾,是海门,远离大周本土,是处于军管之下的特别地带,包景年等于就是土皇帝,各种事情操作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殷若虚也不是畏首畏尾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保护船队贸易成功,因此也没有推辞,只是私下好好谢过了包景年。
为了勾引倭寇来袭,殷若虚将包景年拨给他的水师伪装成了普通水手,神臂弩、霹雳炮等水战利器全部藏在了毡布之下,完全是一副普通商船的样子。
倭寇果然上当,在东海上集结了两千余名生倭,摇着数百小舢舨将殷若虚的船队围在中间。
殷若虚一声令下,神臂弩齐发,霹雳炮乱轰,直接就把这群嗷嗷叫的生倭给打懵了,中箭落水者不知凡几,整片海域犹如下饺子一般。
殷若虚又下令乘胜追击,彻底歼灭了来袭的生倭,令盘踞在东南沿海的倭寇元气大伤,暂时失去了再战的能力和勇气。
海战得胜的同时,殷若虚这次往北航向的贸易,又是大获成功,回来的时候,又和倭国当地的大名交易,换来了十几船白银,运抵海门后,再由陆路转卖本土,赚了个盆满钵满。
第三趟,也就是现如今这一趟,经历了前面两次成功的航行,殷若虚已经在海门港的商人中树立了威信,被许多后来的小商人视为偶像。
殷若虚借着这股东风,出面联合了海门港的几十家大商会,大家一起出海,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保证航行途中的安全。
此行船上装满了从大周本土运来的丝绸、瓷器,还有各种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几百艘大船一齐扬帆,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这次出航并没有止步于南海,而是一直向前开拓,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海,全都留下了来自海门港船队的足迹。
船队将带出去的货物全部卖完之后,又满载着金银、香料、象牙等贵重货物返航。
海上天气变幻莫测,再老道的水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好在众人做足了准备,群策群力下,总算是有惊无险,如今,海门港已经遥遥在望。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次的航行,圆满成功了。
在所有人都在兴高采烈地庆祝,同时期待下一次赚钱的机会时,殷若虚却仰头眺望着北方。
这次海贸结束后,他暂时不会再出海了。
南下之前,殷若虚和盛长桢有过约定,在海门呆满一年之后,就要和包景年一起重回汴京。
海门港再好,终究只是一隅之地,比起大周的那些巨港,海门港不过是个小弟弟,殷若虚此去,就是要向朝野上下证明,海贸的利益到底有多么丰厚。
废除海禁,利国利民。
而且,此去并不全然是为了公事。
殷若虚捏了捏怀中还留有余香的信笺,眼神渐渐空蒙,思绪不断飘远,越过崇山峻岭,一直飘到汴京城中某处幽静的院落。
能徒呼奈何,退而求其次,就地招募人手了。
那样的话,肯定会耽误船队组建的时间,仓促捏合起来的船队,其规模和实力恐怕也难合殷若虚的心意。
好在,于川临安一行后,很快就带回来了好消息,大批熟练水手和他一起来到了海门港,加入殷若虚新组建的船队。
于川去殷家船队挖人,肯定绕不开殷广,但让于川没想到的是,殷广不仅没阻拦他,还给他大开方便之门,承诺安顿好愿意来海门者的家眷,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殷若虚从于川口中知道父亲的所作所为后,唏嘘不已,只略一思考就明白了父亲此举的用意所在。
朝中关于废除海禁的风声已经传出来了,消息灵通的辅国公殷广自然不会不知道,作为利益攸关者,也必须对此做出反。
之所以帮助殷若虚这个他并不喜欢的儿子,只是看重殷若虚作为开海先锋的身份,随手在他身上下一注罢了。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本就是世家大族的惯常做法,殷广完全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量。
在家族利益面前,即便白婉婷再不满,也左右不了殷广的决定。
至于其中掺杂了几分父子亲情……,那就只有殷广自己能知道了。那么多年来,殷若虚早就看透了自己的父亲,原本就没有对他抱有什么幻想。
当然,不论殷广是出于什么目的,就结果而言,殷若虚终究是得利的一方,有了殷家的输血,殷若虚迅速完成了船队的组建,从海门港启航,驶向远方。
到年底的时候,加上现在这一趟,殷若虚已经完成了三趟贸易旅途。
第一趟殷若虚并没有带上太多货物,主要是为了开拓航线,从海门港南下,途经门毒国、龙牙门、罗越国、乌拉国、三兰国等地。
这一次航线并没有拉得太长,只两个月殷若虚就指挥船队返航了,但所带来的利润仍然令人心动不已,交给包景年手下驻军的商税就有三万两,可见其暴利。
第二趟的时候,殷若虚又往北开拓航线,这是他最熟悉的海域,海图熟记于心,以往合作过的商业贸易伙伴也完全可以用得上。
但这一条航线上,盘踞着大量的倭寇,他们曾经被殷若虚率领殷家船队打得抱头鼠窜,彼此间结下了大仇。
如今殷若虚从头再来,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实力,这群倭寇自然是跃跃欲试,想要一雪前耻,劫了殷若虚的船队,顺便发一笔横财。
殷若虚早有所料,他在出海之前,就提出雇佣海门港的水师作为护卫,既有钱赚,又能练兵,包景年自无不允,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包景年在水战上是个外行,更别说海战了,他从盛长桢那里了解过殷若虚的战绩,心中也知道殷若虚日后定非池中之物,于是就只派了一个副将从旁协助。
他还嘱咐副将听从殷若虚的号令,实际上,就是把护航水师的指挥权交给了殷若虚。
要是在大周境内,这样的做法势必招来无数非议,包景年和殷若虚肯定要吃不了兜着走。
但这里是交趾,是海门,远离大周本土,是处于军管之下的特别地带,包景年等于就是土皇帝,各种事情操作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殷若虚也不是畏首畏尾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保护船队贸易成功,因此也没有推辞,只是私下好好谢过了包景年。
为了勾引倭寇来袭,殷若虚将包景年拨给他的水师伪装成了普通水手,神臂弩、霹雳炮等水战利器全部藏在了毡布之下,完全是一副普通商船的样子。
倭寇果然上当,在东海上集结了两千余名生倭,摇着数百小舢舨将殷若虚的船队围在中间。
殷若虚一声令下,神臂弩齐发,霹雳炮乱轰,直接就把这群嗷嗷叫的生倭给打懵了,中箭落水者不知凡几,整片海域犹如下饺子一般。
殷若虚又下令乘胜追击,彻底歼灭了来袭的生倭,令盘踞在东南沿海的倭寇元气大伤,暂时失去了再战的能力和勇气。
海战得胜的同时,殷若虚这次往北航向的贸易,又是大获成功,回来的时候,又和倭国当地的大名交易,换来了十几船白银,运抵海门后,再由陆路转卖本土,赚了个盆满钵满。
第三趟,也就是现如今这一趟,经历了前面两次成功的航行,殷若虚已经在海门港的商人中树立了威信,被许多后来的小商人视为偶像。
殷若虚借着这股东风,出面联合了海门港的几十家大商会,大家一起出海,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保证航行途中的安全。
此行船上装满了从大周本土运来的丝绸、瓷器,还有各种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几百艘大船一齐扬帆,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这次出航并没有止步于南海,而是一直向前开拓,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海,全都留下了来自海门港船队的足迹。
船队将带出去的货物全部卖完之后,又满载着金银、香料、象牙等贵重货物返航。
海上天气变幻莫测,再老道的水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好在众人做足了准备,群策群力下,总算是有惊无险,如今,海门港已经遥遥在望。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次的航行,圆满成功了。
在所有人都在兴高采烈地庆祝,同时期待下一次赚钱的机会时,殷若虚却仰头眺望着北方。
这次海贸结束后,他暂时不会再出海了。
南下之前,殷若虚和盛长桢有过约定,在海门呆满一年之后,就要和包景年一起重回汴京。
海门港再好,终究只是一隅之地,比起大周的那些巨港,海门港不过是个小弟弟,殷若虚此去,就是要向朝野上下证明,海贸的利益到底有多么丰厚。
废除海禁,利国利民。
而且,此去并不全然是为了公事。
殷若虚捏了捏怀中还留有余香的信笺,眼神渐渐空蒙,思绪不断飘远,越过崇山峻岭,一直飘到汴京城中某处幽静的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