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穿成潘金莲怎么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敢露怯,简单客套两句。在座的“小资”们都是读过传奇话本的,平日里文化人见多了,传说中的侠客却百年不遇,这会子一下降临好几个,如获至宝,齐齐站起来打招呼。
武松不用说,一股子英气藏不住,几个小资美女的目光黏在他身上,怎么都下不去;扈三娘女扮男装大家都看得出来,显然是个货真价实的“女侠”。至于潘小园,虽然没展露过武功,但既然也参与了“见义勇为”,显然也属于“江湖奇女子”一类了。
扈三娘头一次见识这种场面,有点不知所措,让那李家小娘子笑着推进席去。立刻围了一圈大家闺秀,向她讨江湖上行侠仗义的故事了。
贞姐开始被当成丫环,她居然也很自觉地去跟其他丫环站一块儿。直到潘小园把她拉回来,指指那些捧着笔墨的小姐姐:“人家家里丫环都是会吟诗作赋的,你去充数呢?”
贞姐这才惭愧地回了来。潘小园介绍说是我家账房,“累万积千,不差分毫”的那种。大伙哈哈一笑,半信不信。
潘小园悄悄拉拉武松袖子,怕他在一群“小资”之间不自在。武松却不以为意,笑道:“今日是见世面来了,我只管喝酒。”
除了这一点,他心底还有个念头。既要有“朝中说得上话的人”,那么早晚要打入这些文化人圈子,慢慢寻找可结交的人。
大伙先后落座。便有丫环上来斟酒。桌子上空碗空碟,不见吃食。李家娘子回头催了一句:“叫的点心呢?怎么还不来?”
原来酒楼只是包的场,吃食还是从别处叫外卖。这些小资生活也真够讲究。
过了一会儿,才有个小厮过来回报,:“娘子,怕是得等一小会儿……”
那小厮掩着嘴,明显是忍笑。一桌子人都好奇,问道:“为什么?”“叫个点心也得等?不是早就说好了吗?”
那小厮这才小声道:“那春熙楼的厨子,说是刚刚被老婆抓到在御街上勾搭人,这会子已经打得头破血流了,咱们的点心一个都没做!娘子,回头人家得退定金,小的明天去取。”
一阵吃吃轻笑。李家娘子又是失望,又忍不住好笑,斥道:“什么勾搭人两口子打架,没脸没皮的,也好意思说出来!”看看空空荡荡的桌子,又急道:“那就赶紧从街上买点回来!以后记着,别定那家的了,厨子多好也不定了,哼!”
潘小园反应快,连忙让人把自己的“礼物”取回来,几盒子点心放在桌子中间,说:“这是敝家点心铺子里的新鲜吃食,本来是打算送给主人家的,其实放久了也不好,要么大伙先拿来下个酒。不是什么精致东西,权当吃着玩儿吧。哦,对了,还有白矾楼里的银瓶酒,大家随意喝。”
一听到“银瓶酒”的名号,满桌子小资都轻声惊叹。一是这位“女侠”掌柜居然品位不错,二是因为这酒的确够档次,就连李家娘子今日请客,备的酒都比这便宜些儿。
李家娘子赶紧道谢:“没想着让娘子如此破费,真是生受。”
潘小园十分豪迈地答:“酒逢知己千杯少,今儿认识这许多朋友,奴家乐意。”
那边小厮丫环分着酒,潘小园和贞姐将那盒子一个个打开。一桌子女客好奇地观望,尖尖手指拈起一个,一尝,不得了。
“娘子,你家店店址何处?奴家让下人记下……什么?居然不是个正店?”
“姚家姐姐,不是我说,比你家厨子烧得好……”
那“姚家姐姐”不以为忤,笑斥一句,也尝一个,小口咀嚼,最后说:“我小时候进过一次宫,这点心,倒隐隐约约有那御赐点心的味儿呢!只可惜,原料糙了点——潘家姐姐,这可不是恶话,但咱们平头百姓的,哪儿去找宫里的食材呢?能将寻常原料做出官宦味道,却得非多年的手艺积淀不可。”
潘小园看出来了,这些娘子们都是嘴刁的,识货。
哪能错过宣传店铺的机会,连忙笑着介绍:“这是我那铺子里一个山东厨娘烧的,虽然进行了些改良,但和东京自然本味不太一样。大伙若去,给你们打个八折。”
几巡酒下去,一桌子莺莺燕燕都粉面嫣红,潘小园带来的点心所剩无几。这时候小厮才来报,说新叫的外卖马上就到了。
李家娘子怀里抱着雪炭,一边撸,一边随口问:“不知娘子这些点心,都有些什么名号?”
贞姐天天记账,这会子倒是比潘小园记得牢,如数家珍,立刻说:“这个是腐皮酥,那个是白肉胡饼、黄糖夹心烧饼、炸馓子、红油汤、卤猪肉脯、茶叶梗磨糕……”
李家娘子吃吃而笑:“你家如此美味的点心,倒都是这般朴实的名儿。”
潘小园笑道:“乡土气,乡土气。”
其实也不是她有意打乡土招牌,谁叫孙雪娥这些拿手菜,本来就没个雅致名称呢?她自己又才学有限,发明不出新的。
李家娘子指着那腐皮酥,随口说:“娘子若不嫌弃,我倒有个主意……”一双妙眼转着,慢慢说:“腐皮为囊,内有五彩,各自不同,嚼之辨味——每一口都是惊喜,且馅料饱满,喜中有福,福腐又是谐音——不若叫做‘福袋儿’?”
潘小园微微惊讶。福袋儿?也真能联想!
但确实言之有理。东京人迷信,一个吉利名字,确实格外招人喜爱。
赶紧笑着谢了,敬她一杯:“我明儿就改菜牌儿去。”
李家娘子嘻嘻一笑,又一杯酒落肚。她喝起酒来倒有两把刷子,不像是当日那个伺候猫主子的腼腆小娘子,倒有些扈三娘女中豪杰的气概。
带着酒意,又指着那茶叶梗磨糕,想一想:“点茶翡翠糕。”
凸出了原料和卖相,潘小园满脸一个大写的服。
李家娘子想象力无处安放,这会子看来也乐在其中,又或许是念着那银瓶酒的人情,忙叫丫环又给斟一杯,继续开脑洞:“这个嘛,蜜煎琥珀饼;这个叫香汤团圆饼;这个炸的,碧油嫩黄深;这个是玉楼梅花包子;这个红通通的,当叫做锦鲤上上签……”
旁边又一才女插嘴:“锦鲤太过具象,不若就叫做‘有余上上签’,年年有余,便凸出个鱼字了,含蓄为妙。”
李家娘子拍手道:“妙哉!妙哉!有余上上签,我拿最后一个啦,谁都别跟我抢。”
潘小园心跳加速,悄悄问贞姐:“带纸笔了吗?”
随后一看,哪用得着问贞姐。这些年轻小资聚会,纸笔就像钱财一样随身带的。旁边伺候的小厮丫环,眼看就捧着上好的笔墨宣纸,等着之后大家行酒令,记录洋溢的才思呢。
也不顾丢面子了,笑嘻嘻讨来纸笔:“娘子鬼才,慢着点儿说。”
其中一个王家娘子有些难为情,笑道:“我们都是一群不成器的女流之辈,专爱不务正业,却整日价卖弄才藻,吟诗结社,没点儿女人家本分。潘家姐姐是正经人家门里的,就当看我们笑话吧。”
潘小园忙道:“哪里哪里!我平时最羡慕的就是才女,只恨自己自幼失教,骨头里风雅不起来,否则巴不得整日价卖弄呢!莫说咱们女子同样是两只眼睛一张嘴,都是吃饭长大的,凭什么不能跟男子一般耍笔杆子?爱做什么就去做,才不负了咱们大好青春不是?”
这话算是她的肺腑之言,本以为藏在心里,闲时自己激励自己便罢;没想到今日遇到知音,终于一吐为快。旁边几位“才女”当即娇笑叫好。
李家娘子豪爽笑道:“正是!咱们今儿也学太白,来个斗酒诗百篇!女人家量浅,先给上十篇的量!”
潘小园自己掉下自己的套儿,假装没听见这句话。还作诗十篇呢?背别人的,都得背一阵子呢。
正欢快着,旁边男宾的桌子一阵优雅大笑,开始行酒令了。
武松坐在一帮文人雅士之间,虽然接不上吟诗作赋,但每个人的名字,说一遍他都记得住,轻松镇场。随便讲两句江湖轶事,那就是旁... -->>
不敢露怯,简单客套两句。在座的“小资”们都是读过传奇话本的,平日里文化人见多了,传说中的侠客却百年不遇,这会子一下降临好几个,如获至宝,齐齐站起来打招呼。
武松不用说,一股子英气藏不住,几个小资美女的目光黏在他身上,怎么都下不去;扈三娘女扮男装大家都看得出来,显然是个货真价实的“女侠”。至于潘小园,虽然没展露过武功,但既然也参与了“见义勇为”,显然也属于“江湖奇女子”一类了。
扈三娘头一次见识这种场面,有点不知所措,让那李家小娘子笑着推进席去。立刻围了一圈大家闺秀,向她讨江湖上行侠仗义的故事了。
贞姐开始被当成丫环,她居然也很自觉地去跟其他丫环站一块儿。直到潘小园把她拉回来,指指那些捧着笔墨的小姐姐:“人家家里丫环都是会吟诗作赋的,你去充数呢?”
贞姐这才惭愧地回了来。潘小园介绍说是我家账房,“累万积千,不差分毫”的那种。大伙哈哈一笑,半信不信。
潘小园悄悄拉拉武松袖子,怕他在一群“小资”之间不自在。武松却不以为意,笑道:“今日是见世面来了,我只管喝酒。”
除了这一点,他心底还有个念头。既要有“朝中说得上话的人”,那么早晚要打入这些文化人圈子,慢慢寻找可结交的人。
大伙先后落座。便有丫环上来斟酒。桌子上空碗空碟,不见吃食。李家娘子回头催了一句:“叫的点心呢?怎么还不来?”
原来酒楼只是包的场,吃食还是从别处叫外卖。这些小资生活也真够讲究。
过了一会儿,才有个小厮过来回报,:“娘子,怕是得等一小会儿……”
那小厮掩着嘴,明显是忍笑。一桌子人都好奇,问道:“为什么?”“叫个点心也得等?不是早就说好了吗?”
那小厮这才小声道:“那春熙楼的厨子,说是刚刚被老婆抓到在御街上勾搭人,这会子已经打得头破血流了,咱们的点心一个都没做!娘子,回头人家得退定金,小的明天去取。”
一阵吃吃轻笑。李家娘子又是失望,又忍不住好笑,斥道:“什么勾搭人两口子打架,没脸没皮的,也好意思说出来!”看看空空荡荡的桌子,又急道:“那就赶紧从街上买点回来!以后记着,别定那家的了,厨子多好也不定了,哼!”
潘小园反应快,连忙让人把自己的“礼物”取回来,几盒子点心放在桌子中间,说:“这是敝家点心铺子里的新鲜吃食,本来是打算送给主人家的,其实放久了也不好,要么大伙先拿来下个酒。不是什么精致东西,权当吃着玩儿吧。哦,对了,还有白矾楼里的银瓶酒,大家随意喝。”
一听到“银瓶酒”的名号,满桌子小资都轻声惊叹。一是这位“女侠”掌柜居然品位不错,二是因为这酒的确够档次,就连李家娘子今日请客,备的酒都比这便宜些儿。
李家娘子赶紧道谢:“没想着让娘子如此破费,真是生受。”
潘小园十分豪迈地答:“酒逢知己千杯少,今儿认识这许多朋友,奴家乐意。”
那边小厮丫环分着酒,潘小园和贞姐将那盒子一个个打开。一桌子女客好奇地观望,尖尖手指拈起一个,一尝,不得了。
“娘子,你家店店址何处?奴家让下人记下……什么?居然不是个正店?”
“姚家姐姐,不是我说,比你家厨子烧得好……”
那“姚家姐姐”不以为忤,笑斥一句,也尝一个,小口咀嚼,最后说:“我小时候进过一次宫,这点心,倒隐隐约约有那御赐点心的味儿呢!只可惜,原料糙了点——潘家姐姐,这可不是恶话,但咱们平头百姓的,哪儿去找宫里的食材呢?能将寻常原料做出官宦味道,却得非多年的手艺积淀不可。”
潘小园看出来了,这些娘子们都是嘴刁的,识货。
哪能错过宣传店铺的机会,连忙笑着介绍:“这是我那铺子里一个山东厨娘烧的,虽然进行了些改良,但和东京自然本味不太一样。大伙若去,给你们打个八折。”
几巡酒下去,一桌子莺莺燕燕都粉面嫣红,潘小园带来的点心所剩无几。这时候小厮才来报,说新叫的外卖马上就到了。
李家娘子怀里抱着雪炭,一边撸,一边随口问:“不知娘子这些点心,都有些什么名号?”
贞姐天天记账,这会子倒是比潘小园记得牢,如数家珍,立刻说:“这个是腐皮酥,那个是白肉胡饼、黄糖夹心烧饼、炸馓子、红油汤、卤猪肉脯、茶叶梗磨糕……”
李家娘子吃吃而笑:“你家如此美味的点心,倒都是这般朴实的名儿。”
潘小园笑道:“乡土气,乡土气。”
其实也不是她有意打乡土招牌,谁叫孙雪娥这些拿手菜,本来就没个雅致名称呢?她自己又才学有限,发明不出新的。
李家娘子指着那腐皮酥,随口说:“娘子若不嫌弃,我倒有个主意……”一双妙眼转着,慢慢说:“腐皮为囊,内有五彩,各自不同,嚼之辨味——每一口都是惊喜,且馅料饱满,喜中有福,福腐又是谐音——不若叫做‘福袋儿’?”
潘小园微微惊讶。福袋儿?也真能联想!
但确实言之有理。东京人迷信,一个吉利名字,确实格外招人喜爱。
赶紧笑着谢了,敬她一杯:“我明儿就改菜牌儿去。”
李家娘子嘻嘻一笑,又一杯酒落肚。她喝起酒来倒有两把刷子,不像是当日那个伺候猫主子的腼腆小娘子,倒有些扈三娘女中豪杰的气概。
带着酒意,又指着那茶叶梗磨糕,想一想:“点茶翡翠糕。”
凸出了原料和卖相,潘小园满脸一个大写的服。
李家娘子想象力无处安放,这会子看来也乐在其中,又或许是念着那银瓶酒的人情,忙叫丫环又给斟一杯,继续开脑洞:“这个嘛,蜜煎琥珀饼;这个叫香汤团圆饼;这个炸的,碧油嫩黄深;这个是玉楼梅花包子;这个红通通的,当叫做锦鲤上上签……”
旁边又一才女插嘴:“锦鲤太过具象,不若就叫做‘有余上上签’,年年有余,便凸出个鱼字了,含蓄为妙。”
李家娘子拍手道:“妙哉!妙哉!有余上上签,我拿最后一个啦,谁都别跟我抢。”
潘小园心跳加速,悄悄问贞姐:“带纸笔了吗?”
随后一看,哪用得着问贞姐。这些年轻小资聚会,纸笔就像钱财一样随身带的。旁边伺候的小厮丫环,眼看就捧着上好的笔墨宣纸,等着之后大家行酒令,记录洋溢的才思呢。
也不顾丢面子了,笑嘻嘻讨来纸笔:“娘子鬼才,慢着点儿说。”
其中一个王家娘子有些难为情,笑道:“我们都是一群不成器的女流之辈,专爱不务正业,却整日价卖弄才藻,吟诗结社,没点儿女人家本分。潘家姐姐是正经人家门里的,就当看我们笑话吧。”
潘小园忙道:“哪里哪里!我平时最羡慕的就是才女,只恨自己自幼失教,骨头里风雅不起来,否则巴不得整日价卖弄呢!莫说咱们女子同样是两只眼睛一张嘴,都是吃饭长大的,凭什么不能跟男子一般耍笔杆子?爱做什么就去做,才不负了咱们大好青春不是?”
这话算是她的肺腑之言,本以为藏在心里,闲时自己激励自己便罢;没想到今日遇到知音,终于一吐为快。旁边几位“才女”当即娇笑叫好。
李家娘子豪爽笑道:“正是!咱们今儿也学太白,来个斗酒诗百篇!女人家量浅,先给上十篇的量!”
潘小园自己掉下自己的套儿,假装没听见这句话。还作诗十篇呢?背别人的,都得背一阵子呢。
正欢快着,旁边男宾的桌子一阵优雅大笑,开始行酒令了。
武松坐在一帮文人雅士之间,虽然接不上吟诗作赋,但每个人的名字,说一遍他都记得住,轻松镇场。随便讲两句江湖轶事,那就是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