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五十六章吕夷简
二十五万缗钱,远不是二十五万缗钱那么简单。
郑朗说足矣,那就二十五万缗钱,贾昌朝写好书奏,送回京城。
然而过大半天后,蔡襄狐疑地问:“是不是太少?”
这等大事,王昭明与曹修睦也过来旁听,要向赵祯禀报的。
王昭明问:“为什么少了?”
“灾民不是去年移居的百姓,他们是真正九等户,过冬的衣服、被、生活用具以及农具,你们算一算。”
去年五等户至少有几床破麻被,几件破衣服遮一遮寒,家中简单生活用品还是有的,不然以前怎么度日?即便差了农具,也不会全部差,所以官府稍稍贷一些款,秋后基本还上。
这些赤贫户几乎一样没有,连几件单薄的衣服,那天晚上慌乱之下,四分之一的百姓因为船烧掉,一无所有。这得花多少钱?还要让朝中大臣说不出话,有可能二十万缗钱就没有了。剩下五万缗钱做什么,三万七千六百余人!
贾昌朝不解道:“他说吕相公也知道。”
“不管,”宋庠懒得烦恼,这几人没有事为二十五万缗钱,能将几万灾民一拖几个月,能的,咱一个惹不起,做实事吧。灾民要逐一向太平州移交,还有查案。
天啊,让我写写奏折,可以写得天花乱坠,但什么时候查过案!
大宋郁闷,京城一干大佬更郁闷。
看到贾昌朝的奏折,几位大佬脸上黑云飘飘,哪里是二十五万缗钱,这是隔着一千多里的时空,伸来如来巨掌,左一个右一个在扇他们大耳瓜。吕夷简一脸白脸活活气青,咬牙切齿地说:“批!”
一百万缗钱,五十万缗钱,还能找一个理由,说国库紧张,二十五万缗能不批么?
开始等着某些人罗嗦!
果然看到这二十五万,范仲淹发出愤怒的吼叫。
当年修海堤他不知,财政不是他经手的,可发四州百姓,淹死百姓的善后,接着开耕与免税,岂止二十五万缗钱?就是在苏州开挖了几条新河疏水,钱与粮也花掉十几万缗钱。
郑朗是良臣。
财政这么紧,只向国家讨要二十五万缗钱,不是良臣是什么臣?
郑朗是良臣,另外一个人更是小人,居然为二十五万缗钱,仅是郑朗贡献出来两个丝织作监三四年的收入,就将几万灾民一拖几个月,好一个东府,好一个中书,好一个宰相!
立即弹劾吕夷简。
赵祯隐约感到此事不是范仲淹说的那样,可另一边接到王昭明的疏奏,郑朗也说过,估计吕夷简会猜到他最多讨要五十万缗钱,最少会讨要二十几万缗钱,事实吕夷简给贾昌朝的命令最大限度正是五十万缗钱。
此事就不对了,这个钱如果中书为难,朕省一省,也能省出来。
将吕夷简、王曾、宋绶、王随一干东府重要官员喊来,不仅是吕夷简一个人的错误,整个东府这次都有了错。
听到赵祯的责问,吕夷简铁青着脸说:“臣原以为他兴师动众,会向朝廷讨要一百万缗钱,不然不会如此。但也没有想到”
开不了口。
“为何你说五十万缗?”
“挤一挤,五十万缗他应当够的,不是别人,他是一位能吏。”憋闷之下,没有办法回答,只好承认郑朗是能吏。
“为什么只讨要二十五万缗?”
“不够,”此事与范仲淹无关,所以一个劲的大叫直臣良臣,东府的人全是坏蛋。可是王曾与吕夷简经手的,知道这些灾民底细,王曾又道:“听臣算一算。”
将太平州的收入、支出,以及灾民的开支,一一算给赵祯听。
要么节约六圩,仅开两圩三圩,将成本省下来,那样灾民更不好安排。要么加开圩,支出却会更大。怎么算怎么不合理。这也变相地在替东府解释,不是我们有意要这样,当时也担心郑朗借此大开口,勒索朝廷。
赵祯听着王曾一笔笔算账,最后也糊涂了,让东府几个官员退下去,不大放心,派人询问郑朗,郑朗答道,足矣。少了不行,多了不要。
赵祯更糊涂,于是问范仲淹,用意不是让他攻击吕夷简的,一年多来冷眼旁观,反而他看得很清楚,某些时候吕夷简确实在做实事。是因为范仲淹经过两次水利,知道具体的开支。
没有想到范仲淹听后道:“郑朗说吕夷简知道,吕夷简肯定知道。”
“范卿,何来此言?”
“郑朗教育几个学生与众不同,他是有意替朝廷培养几个良臣。”
赵祯额首,不是隐秘事,几个学生差一点使他教成了几个小怪物。
“平时他多与学生商议国家大事,培养他们未来,还有一个管事的在身边。”
明白了,郑朗有什么计划,肯定与吕夷简的三公说的,就算他是郑朗学生,两不相帮,还有一个管事的,能不向吕夷简会报。王曾不知道,吕夷简必然知道。所以郑朗说了一句,以吕相公的权操之术,会算到我的需要。
赵祯对吕夷简终于有些不快起来。
很快吕夷简得知。
在家中差一点气背过气,坐下来想了一想。这两人,那一个都不好对付。
那个郑家,通过三叔的信,知道他的禀性,软硬不吃,并且容易满足,功、名、利、禄,要求不高,赴任后甚至从家里面掏钱出来垫给州府,为圈圩能吃苦的住在圩堤上。直臣还贪图一个清名,但是他宁肯让人耻笑了几年败家,居然不辨一声。贪的仅是学,又是自己不能给的。
除非自己利用手段将他家那个作坊关上,成么?就是关上,以此智慧,还能使出另外正大光明的手段,使他合法的敛财。
不好对付!
郑家好一点,自己这次吃了一个闷心的亏,几乎是自找的。只要不为难他,似乎此也不想为难自己。然而另一个人,自己就是不为难他,他也要为难自己。
苦思冥想,郑家放在一边,先想范仲淹。
这个灾星天天在皇帝耳边吹风,吹到最后自己会倒大霉。
让他想了好几个时辰,忽然想到一个主意。
第二天上朝后,他提了一议,让范仲淹担任开封府尹。听到他这个提议,王曾与其他诸臣惊得差一点雷倒。
吕夷简有苦难言,***,范大先生,我惹不起你,巴结你,成么?让你从小小的待制一下跳到开封府尹,你这一回能放过我了吗?
外人看很是不错,郑朗以一己之力单挑中书大佬,虽然小亏,用了一个二十五万缗钱,在吕夷简小伤口上狠撒了一把盐,大家应是扯平。
比如庞籍,力挑李迪,背后有吕夷简暗中支持,同样不是流贬出去?
想与大佬们力敌,一点亏不吃,怎么可能呢?
可是郑朗很郁闷,回到家中,坐在床上,禅定入坐,一坐三天,这将心头一口郁气散去。
走出来时,外面急得跳脚,赵通判看到他出来,连忙迎过来道:“郑知州,钱不够啊。”
“什么钱不够?”
“灾民的钱。”
拨起来很快的,吕夷简直接从江宁府直接调来秋税,很快就可以支付。命令还未下来,然而赵通判也在家里左算右算,感到差得太多,找上门来。
“赵通判,够了。”
“真不够。”
“真够了,不能指望朝廷,若是指望朝廷,给五十万缗钱,还是不够。”
“那”赵通判也纳闷起来。
“但必须先有朝廷二十五万缗钱,不然钱就来不了。”
赵通判眼睛茫然,难道朝廷的钱过来后,能生儿生孙,变出一大堆钱出来?或者郑朗自己经商,更不可能。
“放心吧,我要出去,州务你替我继续看好,灾民更不能疏忽大意。”
“好,”赵通判五味杂陈地看着郑朗带着两个小妾又离开州城,然后问几个学生:“你们可否知道郑知州钱从何来?”
几个学生皆摇头,同样眼中一副茫然。
坐在船上,江杏儿也好奇地问:“官人,是怎么回事?”
“暂时我不想说,”郑朗怏怏不乐地说道。
不管怎么说,二十五万缗钱是少了,让他手中很紧张。
郑朗去看了看新圩选址,但传来的消息更让赵通判心惊肉跳,郑朗不仅是看那个六圩,还看了其他湖泽之地,也就是他有可有... -->>
第二百五十六章吕夷简
二十五万缗钱,远不是二十五万缗钱那么简单。
郑朗说足矣,那就二十五万缗钱,贾昌朝写好书奏,送回京城。
然而过大半天后,蔡襄狐疑地问:“是不是太少?”
这等大事,王昭明与曹修睦也过来旁听,要向赵祯禀报的。
王昭明问:“为什么少了?”
“灾民不是去年移居的百姓,他们是真正九等户,过冬的衣服、被、生活用具以及农具,你们算一算。”
去年五等户至少有几床破麻被,几件破衣服遮一遮寒,家中简单生活用品还是有的,不然以前怎么度日?即便差了农具,也不会全部差,所以官府稍稍贷一些款,秋后基本还上。
这些赤贫户几乎一样没有,连几件单薄的衣服,那天晚上慌乱之下,四分之一的百姓因为船烧掉,一无所有。这得花多少钱?还要让朝中大臣说不出话,有可能二十万缗钱就没有了。剩下五万缗钱做什么,三万七千六百余人!
贾昌朝不解道:“他说吕相公也知道。”
“不管,”宋庠懒得烦恼,这几人没有事为二十五万缗钱,能将几万灾民一拖几个月,能的,咱一个惹不起,做实事吧。灾民要逐一向太平州移交,还有查案。
天啊,让我写写奏折,可以写得天花乱坠,但什么时候查过案!
大宋郁闷,京城一干大佬更郁闷。
看到贾昌朝的奏折,几位大佬脸上黑云飘飘,哪里是二十五万缗钱,这是隔着一千多里的时空,伸来如来巨掌,左一个右一个在扇他们大耳瓜。吕夷简一脸白脸活活气青,咬牙切齿地说:“批!”
一百万缗钱,五十万缗钱,还能找一个理由,说国库紧张,二十五万缗能不批么?
开始等着某些人罗嗦!
果然看到这二十五万,范仲淹发出愤怒的吼叫。
当年修海堤他不知,财政不是他经手的,可发四州百姓,淹死百姓的善后,接着开耕与免税,岂止二十五万缗钱?就是在苏州开挖了几条新河疏水,钱与粮也花掉十几万缗钱。
郑朗是良臣。
财政这么紧,只向国家讨要二十五万缗钱,不是良臣是什么臣?
郑朗是良臣,另外一个人更是小人,居然为二十五万缗钱,仅是郑朗贡献出来两个丝织作监三四年的收入,就将几万灾民一拖几个月,好一个东府,好一个中书,好一个宰相!
立即弹劾吕夷简。
赵祯隐约感到此事不是范仲淹说的那样,可另一边接到王昭明的疏奏,郑朗也说过,估计吕夷简会猜到他最多讨要五十万缗钱,最少会讨要二十几万缗钱,事实吕夷简给贾昌朝的命令最大限度正是五十万缗钱。
此事就不对了,这个钱如果中书为难,朕省一省,也能省出来。
将吕夷简、王曾、宋绶、王随一干东府重要官员喊来,不仅是吕夷简一个人的错误,整个东府这次都有了错。
听到赵祯的责问,吕夷简铁青着脸说:“臣原以为他兴师动众,会向朝廷讨要一百万缗钱,不然不会如此。但也没有想到”
开不了口。
“为何你说五十万缗?”
“挤一挤,五十万缗他应当够的,不是别人,他是一位能吏。”憋闷之下,没有办法回答,只好承认郑朗是能吏。
“为什么只讨要二十五万缗?”
“不够,”此事与范仲淹无关,所以一个劲的大叫直臣良臣,东府的人全是坏蛋。可是王曾与吕夷简经手的,知道这些灾民底细,王曾又道:“听臣算一算。”
将太平州的收入、支出,以及灾民的开支,一一算给赵祯听。
要么节约六圩,仅开两圩三圩,将成本省下来,那样灾民更不好安排。要么加开圩,支出却会更大。怎么算怎么不合理。这也变相地在替东府解释,不是我们有意要这样,当时也担心郑朗借此大开口,勒索朝廷。
赵祯听着王曾一笔笔算账,最后也糊涂了,让东府几个官员退下去,不大放心,派人询问郑朗,郑朗答道,足矣。少了不行,多了不要。
赵祯更糊涂,于是问范仲淹,用意不是让他攻击吕夷简的,一年多来冷眼旁观,反而他看得很清楚,某些时候吕夷简确实在做实事。是因为范仲淹经过两次水利,知道具体的开支。
没有想到范仲淹听后道:“郑朗说吕夷简知道,吕夷简肯定知道。”
“范卿,何来此言?”
“郑朗教育几个学生与众不同,他是有意替朝廷培养几个良臣。”
赵祯额首,不是隐秘事,几个学生差一点使他教成了几个小怪物。
“平时他多与学生商议国家大事,培养他们未来,还有一个管事的在身边。”
明白了,郑朗有什么计划,肯定与吕夷简的三公说的,就算他是郑朗学生,两不相帮,还有一个管事的,能不向吕夷简会报。王曾不知道,吕夷简必然知道。所以郑朗说了一句,以吕相公的权操之术,会算到我的需要。
赵祯对吕夷简终于有些不快起来。
很快吕夷简得知。
在家中差一点气背过气,坐下来想了一想。这两人,那一个都不好对付。
那个郑家,通过三叔的信,知道他的禀性,软硬不吃,并且容易满足,功、名、利、禄,要求不高,赴任后甚至从家里面掏钱出来垫给州府,为圈圩能吃苦的住在圩堤上。直臣还贪图一个清名,但是他宁肯让人耻笑了几年败家,居然不辨一声。贪的仅是学,又是自己不能给的。
除非自己利用手段将他家那个作坊关上,成么?就是关上,以此智慧,还能使出另外正大光明的手段,使他合法的敛财。
不好对付!
郑家好一点,自己这次吃了一个闷心的亏,几乎是自找的。只要不为难他,似乎此也不想为难自己。然而另一个人,自己就是不为难他,他也要为难自己。
苦思冥想,郑家放在一边,先想范仲淹。
这个灾星天天在皇帝耳边吹风,吹到最后自己会倒大霉。
让他想了好几个时辰,忽然想到一个主意。
第二天上朝后,他提了一议,让范仲淹担任开封府尹。听到他这个提议,王曾与其他诸臣惊得差一点雷倒。
吕夷简有苦难言,***,范大先生,我惹不起你,巴结你,成么?让你从小小的待制一下跳到开封府尹,你这一回能放过我了吗?
外人看很是不错,郑朗以一己之力单挑中书大佬,虽然小亏,用了一个二十五万缗钱,在吕夷简小伤口上狠撒了一把盐,大家应是扯平。
比如庞籍,力挑李迪,背后有吕夷简暗中支持,同样不是流贬出去?
想与大佬们力敌,一点亏不吃,怎么可能呢?
可是郑朗很郁闷,回到家中,坐在床上,禅定入坐,一坐三天,这将心头一口郁气散去。
走出来时,外面急得跳脚,赵通判看到他出来,连忙迎过来道:“郑知州,钱不够啊。”
“什么钱不够?”
“灾民的钱。”
拨起来很快的,吕夷简直接从江宁府直接调来秋税,很快就可以支付。命令还未下来,然而赵通判也在家里左算右算,感到差得太多,找上门来。
“赵通判,够了。”
“真不够。”
“真够了,不能指望朝廷,若是指望朝廷,给五十万缗钱,还是不够。”
“那”赵通判也纳闷起来。
“但必须先有朝廷二十五万缗钱,不然钱就来不了。”
赵通判眼睛茫然,难道朝廷的钱过来后,能生儿生孙,变出一大堆钱出来?或者郑朗自己经商,更不可能。
“放心吧,我要出去,州务你替我继续看好,灾民更不能疏忽大意。”
“好,”赵通判五味杂陈地看着郑朗带着两个小妾又离开州城,然后问几个学生:“你们可否知道郑知州钱从何来?”
几个学生皆摇头,同样眼中一副茫然。
坐在船上,江杏儿也好奇地问:“官人,是怎么回事?”
“暂时我不想说,”郑朗怏怏不乐地说道。
不管怎么说,二十五万缗钱是少了,让他手中很紧张。
郑朗去看了看新圩选址,但传来的消息更让赵通判心惊肉跳,郑朗不仅是看那个六圩,还看了其他湖泽之地,也就是他有可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