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作咸》译文 (1/2)
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文】
宋子曰:天有五气,是生五味①。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②。口之于味也,辛酸甘苦经年绝一无恙③。独食盐禁戒旬日,则缚鸡胜匹④,倦怠恹然。岂非“天一生水”⑤,而此味为生人生气之源哉?四海之中,五服⑥而外,为蔬为谷,皆有寂灭之乡⑦,而斥卤⑧则巧生以待。孰知其所已然?
【注释】
①天有五气,是生五味:按中国古代“五行说”,东方木,味酸;南方火,味苦;西方金,味辛;北方水,味咸;中央土,味甘。见《尚书.洪范》及《礼记.月令》。
②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尚书.洪范》序云:武王伐殷,既胜,以箕子归镐京,访以天道,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作《洪范》。《洪范》起首即说五行,且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本篇即以《作咸》命篇。
③经年绝一无恙:整年不吃其中之一味,对人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④缚鸡胜匹:缚一只鸡,比捆匹牛马还吃力。
⑤“天一生水”:《汉书.律历志》:“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也是五行说的一套。
⑥五服:《尚书.禹贡》以九州之外,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是为五服。
⑦为蔬为谷,皆有寂灭之乡:蔬菜五谷都不生的地方。
⑧斥卤:盐卤。
【译文】
宋先生说:自然界有五种气,于是相应地产生了五种味道。水性向下渗透并具有咸味这一事,周武王访问箕子后才开始懂得了这个道理。对于人来说,五味中的辣、酸、甜、苦,长期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对人的身体都没有多大影响,唯独盐,十天不吃,人就会像得了重病一样无精打采、软弱无力,甚至连只鸡也抓不住。这岂不正是说明首先是因为“天一生水”,即自然界产生了水,而水中产生的咸味正是人生命力的源泉吗?全国各地,无论是在京郊、内地,还是僻远的边疆,到处都有不长蔬菜和谷物等庄稼的不毛之地,然而即便在这些地方,食盐也能巧妙分布各处以待人们享用。有谁能知道这是怎么个道理呢?
盐产
【原文】
凡盐产最不一,海、池、井、土、崖、砂石,略分六种,而东夷树叶①,西戎光明②不与焉。赤县之内,海卤居十之八,而其二为井、池、土碱。或假人力,或由天造。总之,一经舟车穷窘③,则造物应付出④焉。
【注释】
①东夷树叶:辽东少数民族食用的树叶盐。
②西戎光明:西部少数民族食用的光明盐。
③舟车穷窘:交通不便的地方。
④造物:大自然。应付出:自然产生。
【译文】
食盐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海盐、池盐、井盐、土盐、崖盐和砂石盐等六种,但是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树叶盐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光明盐还不包括在其中。在我国的广阔幅员之中,海盐的产量约占五分之四,其余五分之一是井盐、池盐和土盐。这些食盐有的是靠人工提炼出来的,有的则是天然生成的。总之,凡是在交通运输不便、外地食盐难以运到的地方,大自然都会就地提供出食盐以备人之用。
海水盐
【原文】
凡海水自具咸质,海滨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荡,地皆产盐。同一海卤,传神而取法则异。
一法:高堰地,潮波不没者,地可种盐。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度诘朝①无雨,则今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茅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晨露气冲腾,则其下盐茅②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
一法:潮波浅被地,不用灰压,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
一法:逼海潮深地,先掘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又铺沙于苇席上。俟潮灭顶冲过,卤气由沙渗下坑中,撤去沙、苇,以灯烛之,卤气冲灯即灭,取卤水煎炼。总之功在晴霁,若淫雨连旬,则谓之盐荒。又淮场地面,有日晒自然生霜如马牙者,谓之大晒盐。不由煎炼,扫起即食。海水顺风飘来断草,勾取煎炼,名蓬盐。
凡淋煎法,掘坑二个,一浅一深。浅者尺许,以竹木架芦席于上,将扫来盐料(不论有灰无灰,淋法皆同),铺于席上。四围隆起作一堤垱形③,中以海水灌淋,渗下浅坑中。深者深七八尺,受浅坑所淋之汁,然后入锅煎炼。
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亦有两种制度。其盆周阔数丈,径亦丈许。用铁者以铁打成叶片,铁钉拴合,其底平如盂,其四周高尺二寸,其合缝处一以卤汁结塞,永无隙漏。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南海有编竹为者,将竹编成阔丈深尺,糊以蜃灰④,附于釜背。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亦名盐盆,然不若铁叶镶成之便也。凡煎卤未即凝结,将皂角椎碎,和粟米糠二味,卤沸之时投入其中搅和,盐即顷刻结成。盖皂角结盐,犹石膏之结腐也。
凡盐淮扬场者,质重而黑。其他质轻而白。以量较之。淮场者一升重十两,则广浙、长芦者只重六七两。凡蓬草盐不可常期⑤,或数年一至,或一月数至。凡盐见水即化,见风即卤,见火愈坚。凡收藏不必用仓廪,盐性畏风不畏湿,地下叠稿三寸,任从卑湿无伤。周遭以土砖泥隙,上盖茅草尺许,百年如故也。
【注释】
①度:推测。诘朝:第二天。
②盐茅:盐像茅草一样丛生。
③堤垱形:堤坝的样子。
④蜃灰:蛤蜊壳烧成的灰。
⑤常期:长期存放。
【译文】
海水本身就具有盐分这种咸质。海滨地势高的地方叫做潮墩,地势低的地方叫做草荡,这些地方都能出产盐。同样是用海盐,但制取海盐所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一种方法是在海潮不能浸漫的岸边高地上取盐,各户都有自己的地段和界线,互不侵占。估计第二天会天晴,于是就在当天将一寸多厚的稻、麦稿灰及芦苇、茅草灰遍地撒上、压紧并使其平匀。第二天早上,地下湿气和露气都很重,灰下已经结满了盐茅。等到雾散天晴,过了中午就可以将灰和盐一起扫起来,拿去淋洗和煎炼。另一种方法是,在潮水浅浅的地方,不用撒灰,只等潮水过后,如果第二天天晴,半天就能晒出盐霜来,然后赶快扫起来,加以煎炼。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能被海潮淹没的地方预先挖掘一个深坑,上面横架竹或木棒,竹木上铺苇席,苇席上铺沙。当海潮盖顶淹过深坑时,卤气便通过沙子渗入坑内,将沙子和苇席撤去,用灯向坑里照一照,当卤气能把灯冲灭的时候,就可以取卤水出来煎炼了。总之,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天晴,如果阴雨连绵多日,盐被迫停产,这就叫做“盐荒”。在江苏淮扬一带的盐场,人们靠日光把海水晒干,这种经过日晒而自然凝结的盐霜好像马牙似的,就叫做“大晒盐”,不需要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以食用了。此外,利用海水中顺风漂来的海草,人们捞起来熬炼而制出的盐叫做“蓬盐”。
盐的淋洗和煎炼的方法是挖一浅一深两个坑。浅的坑深约一尺左右,上面架上竹或木,在上面铺芦席,将扫起来的盐料(不论是有灰的还是无灰的,淋洗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铺在席子上面,四周堆得高些,做成堤坝形,中间用海水淋灌,盐卤水便可以渗到浅坑之中;深的坑约七到八尺深,接受浅坑淋灌下的盐水,然后倒入锅里煎炼。
煎盐的锅古时候叫做“牢盆”,这种牢盆的周长有好几丈,直径也有一丈多,只有两种规格和形制。其中一种是用铁做的,把铁锤打成叶片,再用铁钉铆合,盆的底部像盂那样平,盆深约一尺二寸,接口处经过卤汁结晶后堵塞住,就不会再漏了。牢盆下面砌灶烧柴,灶眼多的能有十二三个,灶眼少的也有七八个,用柴火同时烧煮一个锅。南海地区还有另外一种制法,那是用竹篾编成一个锅围的,锅围的直径约一丈、深约一尺。在锅围上糊上蛤蜊灰并衔接在锅的边上。锅下烧火到使卤水沸腾,一直到逐渐结成盐。这种盆也叫做“盐盆”,但总的来说不如用铁片做成的锅那样方便省事。煎炼盐卤汁的时候,如果没有即时凝结,可以将皂角舂碎掺和小米糠一起投入沸腾的卤水里搅拌均匀,盐分便会很快地结晶成盐粒。加入皂角而使盐凝结,就好像做豆腐时使用石膏一样。
>
【原文】
宋子曰:天有五气,是生五味①。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②。口之于味也,辛酸甘苦经年绝一无恙③。独食盐禁戒旬日,则缚鸡胜匹④,倦怠恹然。岂非“天一生水”⑤,而此味为生人生气之源哉?四海之中,五服⑥而外,为蔬为谷,皆有寂灭之乡⑦,而斥卤⑧则巧生以待。孰知其所已然?
【注释】
①天有五气,是生五味:按中国古代“五行说”,东方木,味酸;南方火,味苦;西方金,味辛;北方水,味咸;中央土,味甘。见《尚书.洪范》及《礼记.月令》。
②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尚书.洪范》序云:武王伐殷,既胜,以箕子归镐京,访以天道,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作《洪范》。《洪范》起首即说五行,且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本篇即以《作咸》命篇。
③经年绝一无恙:整年不吃其中之一味,对人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④缚鸡胜匹:缚一只鸡,比捆匹牛马还吃力。
⑤“天一生水”:《汉书.律历志》:“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也是五行说的一套。
⑥五服:《尚书.禹贡》以九州之外,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是为五服。
⑦为蔬为谷,皆有寂灭之乡:蔬菜五谷都不生的地方。
⑧斥卤:盐卤。
【译文】
宋先生说:自然界有五种气,于是相应地产生了五种味道。水性向下渗透并具有咸味这一事,周武王访问箕子后才开始懂得了这个道理。对于人来说,五味中的辣、酸、甜、苦,长期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对人的身体都没有多大影响,唯独盐,十天不吃,人就会像得了重病一样无精打采、软弱无力,甚至连只鸡也抓不住。这岂不正是说明首先是因为“天一生水”,即自然界产生了水,而水中产生的咸味正是人生命力的源泉吗?全国各地,无论是在京郊、内地,还是僻远的边疆,到处都有不长蔬菜和谷物等庄稼的不毛之地,然而即便在这些地方,食盐也能巧妙分布各处以待人们享用。有谁能知道这是怎么个道理呢?
盐产
【原文】
凡盐产最不一,海、池、井、土、崖、砂石,略分六种,而东夷树叶①,西戎光明②不与焉。赤县之内,海卤居十之八,而其二为井、池、土碱。或假人力,或由天造。总之,一经舟车穷窘③,则造物应付出④焉。
【注释】
①东夷树叶:辽东少数民族食用的树叶盐。
②西戎光明:西部少数民族食用的光明盐。
③舟车穷窘:交通不便的地方。
④造物:大自然。应付出:自然产生。
【译文】
食盐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海盐、池盐、井盐、土盐、崖盐和砂石盐等六种,但是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树叶盐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光明盐还不包括在其中。在我国的广阔幅员之中,海盐的产量约占五分之四,其余五分之一是井盐、池盐和土盐。这些食盐有的是靠人工提炼出来的,有的则是天然生成的。总之,凡是在交通运输不便、外地食盐难以运到的地方,大自然都会就地提供出食盐以备人之用。
海水盐
【原文】
凡海水自具咸质,海滨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荡,地皆产盐。同一海卤,传神而取法则异。
一法:高堰地,潮波不没者,地可种盐。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度诘朝①无雨,则今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茅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晨露气冲腾,则其下盐茅②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
一法:潮波浅被地,不用灰压,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
一法:逼海潮深地,先掘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又铺沙于苇席上。俟潮灭顶冲过,卤气由沙渗下坑中,撤去沙、苇,以灯烛之,卤气冲灯即灭,取卤水煎炼。总之功在晴霁,若淫雨连旬,则谓之盐荒。又淮场地面,有日晒自然生霜如马牙者,谓之大晒盐。不由煎炼,扫起即食。海水顺风飘来断草,勾取煎炼,名蓬盐。
凡淋煎法,掘坑二个,一浅一深。浅者尺许,以竹木架芦席于上,将扫来盐料(不论有灰无灰,淋法皆同),铺于席上。四围隆起作一堤垱形③,中以海水灌淋,渗下浅坑中。深者深七八尺,受浅坑所淋之汁,然后入锅煎炼。
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亦有两种制度。其盆周阔数丈,径亦丈许。用铁者以铁打成叶片,铁钉拴合,其底平如盂,其四周高尺二寸,其合缝处一以卤汁结塞,永无隙漏。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南海有编竹为者,将竹编成阔丈深尺,糊以蜃灰④,附于釜背。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亦名盐盆,然不若铁叶镶成之便也。凡煎卤未即凝结,将皂角椎碎,和粟米糠二味,卤沸之时投入其中搅和,盐即顷刻结成。盖皂角结盐,犹石膏之结腐也。
凡盐淮扬场者,质重而黑。其他质轻而白。以量较之。淮场者一升重十两,则广浙、长芦者只重六七两。凡蓬草盐不可常期⑤,或数年一至,或一月数至。凡盐见水即化,见风即卤,见火愈坚。凡收藏不必用仓廪,盐性畏风不畏湿,地下叠稿三寸,任从卑湿无伤。周遭以土砖泥隙,上盖茅草尺许,百年如故也。
【注释】
①度:推测。诘朝:第二天。
②盐茅:盐像茅草一样丛生。
③堤垱形:堤坝的样子。
④蜃灰:蛤蜊壳烧成的灰。
⑤常期:长期存放。
【译文】
海水本身就具有盐分这种咸质。海滨地势高的地方叫做潮墩,地势低的地方叫做草荡,这些地方都能出产盐。同样是用海盐,但制取海盐所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一种方法是在海潮不能浸漫的岸边高地上取盐,各户都有自己的地段和界线,互不侵占。估计第二天会天晴,于是就在当天将一寸多厚的稻、麦稿灰及芦苇、茅草灰遍地撒上、压紧并使其平匀。第二天早上,地下湿气和露气都很重,灰下已经结满了盐茅。等到雾散天晴,过了中午就可以将灰和盐一起扫起来,拿去淋洗和煎炼。另一种方法是,在潮水浅浅的地方,不用撒灰,只等潮水过后,如果第二天天晴,半天就能晒出盐霜来,然后赶快扫起来,加以煎炼。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能被海潮淹没的地方预先挖掘一个深坑,上面横架竹或木棒,竹木上铺苇席,苇席上铺沙。当海潮盖顶淹过深坑时,卤气便通过沙子渗入坑内,将沙子和苇席撤去,用灯向坑里照一照,当卤气能把灯冲灭的时候,就可以取卤水出来煎炼了。总之,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天晴,如果阴雨连绵多日,盐被迫停产,这就叫做“盐荒”。在江苏淮扬一带的盐场,人们靠日光把海水晒干,这种经过日晒而自然凝结的盐霜好像马牙似的,就叫做“大晒盐”,不需要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以食用了。此外,利用海水中顺风漂来的海草,人们捞起来熬炼而制出的盐叫做“蓬盐”。
盐的淋洗和煎炼的方法是挖一浅一深两个坑。浅的坑深约一尺左右,上面架上竹或木,在上面铺芦席,将扫起来的盐料(不论是有灰的还是无灰的,淋洗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铺在席子上面,四周堆得高些,做成堤坝形,中间用海水淋灌,盐卤水便可以渗到浅坑之中;深的坑约七到八尺深,接受浅坑淋灌下的盐水,然后倒入锅里煎炼。
煎盐的锅古时候叫做“牢盆”,这种牢盆的周长有好几丈,直径也有一丈多,只有两种规格和形制。其中一种是用铁做的,把铁锤打成叶片,再用铁钉铆合,盆的底部像盂那样平,盆深约一尺二寸,接口处经过卤汁结晶后堵塞住,就不会再漏了。牢盆下面砌灶烧柴,灶眼多的能有十二三个,灶眼少的也有七八个,用柴火同时烧煮一个锅。南海地区还有另外一种制法,那是用竹篾编成一个锅围的,锅围的直径约一丈、深约一尺。在锅围上糊上蛤蜊灰并衔接在锅的边上。锅下烧火到使卤水沸腾,一直到逐渐结成盐。这种盆也叫做“盐盆”,但总的来说不如用铁片做成的锅那样方便省事。煎炼盐卤汁的时候,如果没有即时凝结,可以将皂角舂碎掺和小米糠一起投入沸腾的卤水里搅拌均匀,盐分便会很快地结晶成盐粒。加入皂角而使盐凝结,就好像做豆腐时使用石膏一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