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回 董卓废帝 (2/2)
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梦忆东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令天下蒙尘再废之,岂不悔之晚矣?”
卢植冷哼一声:
“太尉好眼力,天子秉政尚未足年,便敢言此大逆不道之事!”
“你!”
董卓大怒,当下便打算诛杀卢植。
侍中蔡鬯连忙起身好言相劝,董卓最终没有动手杀死卢植,只是罢免了卢植的尚书官位,此后卢植随即也逃隐于上谷。
董卓又问袁隗,袁隗汗湿衣襟,不敢直视董卓,只是回答道:
“如议。”
董卓冷笑着不再言语。
汉昭宁元年九月甲戌,董卓终究还是胁迫太后废了刘辩,他再次大会群臣,这一次连何太后都被请到了场,董卓曰:
“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着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
于是尚书丁宫读册云:
“先帝不究高宗眉寿之祚,早弃臣子。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觽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可以承宗庙。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尚书念完,太后哽咽泣涕,群臣惊惧悲愤,却没有一人敢开口。
于是丁宫又曰:
“天祸汉室,丧乱弘多。昔祭仲废忽立突,春秋大其权。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人,请称万岁。”
大事既定,天子刘辩被废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成为新帝。改年号为“永汉”,董卓又升为相国,封郿侯,至此以后,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董卓的母亲为池阳君,董氏一族尽皆封赏。
董卓于是又以丁宫读册中的内容指责何太后逼迫死永乐太后之事,当即令新帝赐鸩酒毒杀何太后,何太后满脸含泪,她悲愤的对董卓说道:“妾身死不足惜,如今相国独揽大权,专政社稷,万望相国能饶妾身孩儿一命!”
说完,何太后饮鸩而死,董卓虽然没有立刻杀死刘辩,却将他与其妻唐妃一起软禁于宫中,从此刘辩彻底失去了权势。
董卓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下旨杀死了何太后与何苗的生母舞阳君,并弃尸于苑枳落中;还破开何苗的棺材,将那具无头的尸身肢解弃市,令人望之胆寒。此前攻杀何苗而投奔董卓的吴匡也没有落下好处,吴匡久在军中,素有威望,董卓为了彻底掌控御林军,以吴匡以下犯上为由,将吴匡三族尽灭。只有吴匡的次子吴班在友人游殷、张既、司马朗的帮助下,逃出雒阳,投奔其在蜀中的亲戚去了。
董卓原本打算捕杀司马朗等人,但司马朗年少聪颖,容貌很是乖巧可人,董卓见了他以后,起了恻隐之心:原来董卓并非只有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孩儿,只可惜前些年死于热病,所以他见到司马朗以后,叹了口气:
“我那小儿若是还活着,当与你同岁。”
于是董卓并没有责罚司马朗。
袁绍、曹操等人逃出雒阳以后,董卓原本不想放过他们,下令通缉捉拿,购求甚急。伍琼、何禺等名士再次为袁绍等人说情:
“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这些年轻之辈不识大体,因心怀恐惧而出逃,并非有他志也。如今相国若购之急促,势必生变。袁家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收揽豪杰、聚合徒众,只怕四海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董公所有也。不如赦免他们,拜一郡守,则袁绍等人必然因为免罪而喜出望外,此必可无忧也。”
徐荣虽然故请陈词,希望董卓能够追杀曹操、袁绍等人,永绝后患。但相比于徐荣的计策,名士伍琼等人的话自然是柔能克刚,董卓虽然是武勇之人,但他也明白以暴易暴并非长久之计,所以这几次都没有再听从徐荣的计策。
徐荣并没有沮丧,她早就明白,随着董卓地位的日益提升,在他眼中,自己的地位会越来越低微,反而那些天下名士,那些善于说话的人更能得到董卓的赏识。不过也罢,天下若是不乱,她反而没有机会报仇。于是,徐荣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探听李旻、张安、刘瑛等人的所在之处。
董卓认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擢升为后将军,曹操授以骁骑校尉,鲍信则为济北相。于是,支持董卓的人尽皆被封赏,而反对董卓的人也没有遭到明显的迫害,似乎天下祥和,四海升平。
只是,徐荣暗地里明白:讨伐董卓的熊熊战火,恐怕很快便要燃起了。
******
因为剧情铺垫,所以这一回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史实记载的内容,有些枯燥,还望各位谅解,马上就要到精彩的部分了~~
过,令天下蒙尘再废之,岂不悔之晚矣?”
卢植冷哼一声:
“太尉好眼力,天子秉政尚未足年,便敢言此大逆不道之事!”
“你!”
董卓大怒,当下便打算诛杀卢植。
侍中蔡鬯连忙起身好言相劝,董卓最终没有动手杀死卢植,只是罢免了卢植的尚书官位,此后卢植随即也逃隐于上谷。
董卓又问袁隗,袁隗汗湿衣襟,不敢直视董卓,只是回答道:
“如议。”
董卓冷笑着不再言语。
汉昭宁元年九月甲戌,董卓终究还是胁迫太后废了刘辩,他再次大会群臣,这一次连何太后都被请到了场,董卓曰:
“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着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
于是尚书丁宫读册云:
“先帝不究高宗眉寿之祚,早弃臣子。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觽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可以承宗庙。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尚书念完,太后哽咽泣涕,群臣惊惧悲愤,却没有一人敢开口。
于是丁宫又曰:
“天祸汉室,丧乱弘多。昔祭仲废忽立突,春秋大其权。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人,请称万岁。”
大事既定,天子刘辩被废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成为新帝。改年号为“永汉”,董卓又升为相国,封郿侯,至此以后,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董卓的母亲为池阳君,董氏一族尽皆封赏。
董卓于是又以丁宫读册中的内容指责何太后逼迫死永乐太后之事,当即令新帝赐鸩酒毒杀何太后,何太后满脸含泪,她悲愤的对董卓说道:“妾身死不足惜,如今相国独揽大权,专政社稷,万望相国能饶妾身孩儿一命!”
说完,何太后饮鸩而死,董卓虽然没有立刻杀死刘辩,却将他与其妻唐妃一起软禁于宫中,从此刘辩彻底失去了权势。
董卓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下旨杀死了何太后与何苗的生母舞阳君,并弃尸于苑枳落中;还破开何苗的棺材,将那具无头的尸身肢解弃市,令人望之胆寒。此前攻杀何苗而投奔董卓的吴匡也没有落下好处,吴匡久在军中,素有威望,董卓为了彻底掌控御林军,以吴匡以下犯上为由,将吴匡三族尽灭。只有吴匡的次子吴班在友人游殷、张既、司马朗的帮助下,逃出雒阳,投奔其在蜀中的亲戚去了。
董卓原本打算捕杀司马朗等人,但司马朗年少聪颖,容貌很是乖巧可人,董卓见了他以后,起了恻隐之心:原来董卓并非只有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孩儿,只可惜前些年死于热病,所以他见到司马朗以后,叹了口气:
“我那小儿若是还活着,当与你同岁。”
于是董卓并没有责罚司马朗。
袁绍、曹操等人逃出雒阳以后,董卓原本不想放过他们,下令通缉捉拿,购求甚急。伍琼、何禺等名士再次为袁绍等人说情:
“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这些年轻之辈不识大体,因心怀恐惧而出逃,并非有他志也。如今相国若购之急促,势必生变。袁家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收揽豪杰、聚合徒众,只怕四海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董公所有也。不如赦免他们,拜一郡守,则袁绍等人必然因为免罪而喜出望外,此必可无忧也。”
徐荣虽然故请陈词,希望董卓能够追杀曹操、袁绍等人,永绝后患。但相比于徐荣的计策,名士伍琼等人的话自然是柔能克刚,董卓虽然是武勇之人,但他也明白以暴易暴并非长久之计,所以这几次都没有再听从徐荣的计策。
徐荣并没有沮丧,她早就明白,随着董卓地位的日益提升,在他眼中,自己的地位会越来越低微,反而那些天下名士,那些善于说话的人更能得到董卓的赏识。不过也罢,天下若是不乱,她反而没有机会报仇。于是,徐荣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探听李旻、张安、刘瑛等人的所在之处。
董卓认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擢升为后将军,曹操授以骁骑校尉,鲍信则为济北相。于是,支持董卓的人尽皆被封赏,而反对董卓的人也没有遭到明显的迫害,似乎天下祥和,四海升平。
只是,徐荣暗地里明白:讨伐董卓的熊熊战火,恐怕很快便要燃起了。
******
因为剧情铺垫,所以这一回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史实记载的内容,有些枯燥,还望各位谅解,马上就要到精彩的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