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喷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么。”
十天前,也就是史妮可告诉他出事儿之后,冯见雄就当机立断留了这个后手。
他写了一篇砸场子、很有可能断了整个行业赚“把现有技术伪装成实用新型然后碰瓷”这条钱路的论文,然后交给了刘教授,想用刘教授的名字作为系列的通讯作者发出去,而他自己则捞一个第一作者。
所谓通讯作者,往往是指一个大的研究课题项目的总负责人,承担对课题总研究经费负责、对外联络资源的存在。
比如一个大的研究项目,有可能从好多个角度、环节分析一个系统工程,整个过程里会产生几十篇论文。这时候每一篇论文都会有一个第一作者,由这项具体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挂名,而项目总负责人则署通讯作者。
虽然大多数带通讯作者的研究项目都是在理工科的自然科学类研究项目上才有的,但也不代表文科就绝对没有。
刘教授上次跟冯见雄沟通之后,决定开一个关于“专利无效的诉讼风险”专项大课题,还申请了专项经费(还没申请下来),所以才有一大票论文的第一作者可以让给手下的学生。
对于冯见雄来说,这篇投石问路的文章上,他倒是没有想得太多。只是觉得万一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求财不再可能,那也不介意用来求一求名。
同时,他的这第一篇论文既然只是刘教授大课题项目的一小部分,所以目前只讨论了“国家知产局和专利复审委员会现行审查制度中误放过现有技术的风险”,而没有涉及其他。
用人话翻译一下,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即使引起了重视,也不可能导致“已经过审”的实用新型被全盘复查翻盘——国家专利局没那么多人手和精力,也犯不着为了目前这一小撮存量风险而浪费那么多程序成本。
他的文章,最多只会堵死后来者的路:目前想模仿他,而还没来得及布局的后来者,很有可能因为审查的收紧而“中道崩殂”。
……
“这可是要往《法学研究》上投的,怎么可能这么快。怎么,你很急?”刘教授和颜悦色地反问了一句,对冯见雄的急切也很是不解。
目前这种双核心级别以上的文科期刊,让邱雪这种讲师去投,小改一两次,大半个学期才下来就算是快的了。
但是,职称和名望也会对论文的发表速度有加成,已经是教授职称的,头衔挂在那儿,基本上可以缩短两成审核周期。如果这个教授还是211以上的,勉强算个名校,而且还在同级期刊上有过发表经历,那么压到一个多月也不是不可能。
很显然,刘教授是金陵师大法学院里,知产法这一块的学术权威。金陵师大的法学院实力,在全国高校的同类专业里排进二三十名还是可以的。
加上刘教授并不是第一次在《法学研究》上发文章,所以他愿意发力的话,倒也是有可能加速发表的。
“确实比较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暑假第一个月文章就能下来。”冯见雄斟酌着措辞,委婉而又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迫切。
当然,以他如今的能耐,完全可以和刘教授谈谈更多。
他已经不是半年前那个“不仅要从刘教授那里蹭名,还得从刘教授那里蹭钱”的穷鬼了。
钱的事情,他已经可以适度“反哺”。
刘教授很敏锐,试探着问:“是有官司需要用这篇文章造势?”
“也不是官司,但是挺重要的。”冯见雄这就算是间接承认了,说着,他还拿出一个信封,一边说一边戳到刘教授台面上的一堆文件里,“听说《法学研究》的‘排版费’不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篇文章是为了我的事儿,当然不能让您破费了。”
一般来说,凑职称指标用的垃圾堆型省级期刊,都是要收“排版费”的。
说是排版费,本质上也就是交两三千块钱,那么只要论文质量不是实在太过不堪入目,就总能拿到那么一块豆腐块的版面。
但是,核心期刊是不会这么干的,也不屑于赚这个钱。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冯见雄假装一知半解,双方面子上都好过一些。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冯见雄告辞离去。刘教授抽出信封捏了一下,脸色顿时一变。
看厚度,起码是好几万了。
刘教授毕竟是个做学问的,虽然也赚一些外快,终究是不能和正牌的大律师相提并论。月入数万,也就是他的常态了。
拿人手短,刘教授决定跟王编审喝个茶,主动求教一下文章还有什么要改的。
如果可以的话,双盲交叉的时候,最好也找个关系比较好的兄弟单位,别让他的文章落到文人相轻的家伙手上。
至于结果,刘教授只能说是尽量帮冯见雄争取。要想让他打包票的话,这点钱还不至于让他上心到出卖节操的程度。
么。”
十天前,也就是史妮可告诉他出事儿之后,冯见雄就当机立断留了这个后手。
他写了一篇砸场子、很有可能断了整个行业赚“把现有技术伪装成实用新型然后碰瓷”这条钱路的论文,然后交给了刘教授,想用刘教授的名字作为系列的通讯作者发出去,而他自己则捞一个第一作者。
所谓通讯作者,往往是指一个大的研究课题项目的总负责人,承担对课题总研究经费负责、对外联络资源的存在。
比如一个大的研究项目,有可能从好多个角度、环节分析一个系统工程,整个过程里会产生几十篇论文。这时候每一篇论文都会有一个第一作者,由这项具体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挂名,而项目总负责人则署通讯作者。
虽然大多数带通讯作者的研究项目都是在理工科的自然科学类研究项目上才有的,但也不代表文科就绝对没有。
刘教授上次跟冯见雄沟通之后,决定开一个关于“专利无效的诉讼风险”专项大课题,还申请了专项经费(还没申请下来),所以才有一大票论文的第一作者可以让给手下的学生。
对于冯见雄来说,这篇投石问路的文章上,他倒是没有想得太多。只是觉得万一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求财不再可能,那也不介意用来求一求名。
同时,他的这第一篇论文既然只是刘教授大课题项目的一小部分,所以目前只讨论了“国家知产局和专利复审委员会现行审查制度中误放过现有技术的风险”,而没有涉及其他。
用人话翻译一下,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即使引起了重视,也不可能导致“已经过审”的实用新型被全盘复查翻盘——国家专利局没那么多人手和精力,也犯不着为了目前这一小撮存量风险而浪费那么多程序成本。
他的文章,最多只会堵死后来者的路:目前想模仿他,而还没来得及布局的后来者,很有可能因为审查的收紧而“中道崩殂”。
……
“这可是要往《法学研究》上投的,怎么可能这么快。怎么,你很急?”刘教授和颜悦色地反问了一句,对冯见雄的急切也很是不解。
目前这种双核心级别以上的文科期刊,让邱雪这种讲师去投,小改一两次,大半个学期才下来就算是快的了。
但是,职称和名望也会对论文的发表速度有加成,已经是教授职称的,头衔挂在那儿,基本上可以缩短两成审核周期。如果这个教授还是211以上的,勉强算个名校,而且还在同级期刊上有过发表经历,那么压到一个多月也不是不可能。
很显然,刘教授是金陵师大法学院里,知产法这一块的学术权威。金陵师大的法学院实力,在全国高校的同类专业里排进二三十名还是可以的。
加上刘教授并不是第一次在《法学研究》上发文章,所以他愿意发力的话,倒也是有可能加速发表的。
“确实比较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暑假第一个月文章就能下来。”冯见雄斟酌着措辞,委婉而又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迫切。
当然,以他如今的能耐,完全可以和刘教授谈谈更多。
他已经不是半年前那个“不仅要从刘教授那里蹭名,还得从刘教授那里蹭钱”的穷鬼了。
钱的事情,他已经可以适度“反哺”。
刘教授很敏锐,试探着问:“是有官司需要用这篇文章造势?”
“也不是官司,但是挺重要的。”冯见雄这就算是间接承认了,说着,他还拿出一个信封,一边说一边戳到刘教授台面上的一堆文件里,“听说《法学研究》的‘排版费’不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篇文章是为了我的事儿,当然不能让您破费了。”
一般来说,凑职称指标用的垃圾堆型省级期刊,都是要收“排版费”的。
说是排版费,本质上也就是交两三千块钱,那么只要论文质量不是实在太过不堪入目,就总能拿到那么一块豆腐块的版面。
但是,核心期刊是不会这么干的,也不屑于赚这个钱。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冯见雄假装一知半解,双方面子上都好过一些。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冯见雄告辞离去。刘教授抽出信封捏了一下,脸色顿时一变。
看厚度,起码是好几万了。
刘教授毕竟是个做学问的,虽然也赚一些外快,终究是不能和正牌的大律师相提并论。月入数万,也就是他的常态了。
拿人手短,刘教授决定跟王编审喝个茶,主动求教一下文章还有什么要改的。
如果可以的话,双盲交叉的时候,最好也找个关系比较好的兄弟单位,别让他的文章落到文人相轻的家伙手上。
至于结果,刘教授只能说是尽量帮冯见雄争取。要想让他打包票的话,这点钱还不至于让他上心到出卖节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