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宦官乱政的同时,藩镇在割据。
藩镇又叫方镇。方即四方,藩即藩篱,镇即镇守,也指军镇。因此藩镇的本义,就是镇守一方,保卫中央。
最早设立的藩镇是十个军区,其中九个军区的长官是节度使,一个是经略使,统称“天宝十镇”。这十个军区有五个在西北,三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一个在华南,战略目标也很明确:保卫关中,进而保住世界帝国的地位。因此十镇的总兵力竟多达四十九万,是中央军的五倍半。[168]
这就是典型的强枝弱干了,唐玄宗却毫不在意,将节度使换成番将的李林甫更是自鸣得意。结果安史之乱起,原本应该保卫中央的藩镇,变成了反政府武装力量。
教训惨痛啊!
天宝十镇一览表
镇名 治所 曾任节度使 兵力 战略目标
安西 龟兹 高仙芝、封常清 两万四千 抚宁西域
北庭 庭州 封常清 两万 防制突骑施、黠戛斯
河西 凉州 王忠嗣、哥舒翰 七万三千 断隔吐蕃、突厥
陇右 鄯州 王忠嗣、哥舒翰 七万五千 备御吐蕃
朔方 灵州 王忠嗣、郭子仪 六万四千 捍御突厥
河东 太原 王忠嗣、安禄山 五万五千 捍御突厥
范阳 幽州 裴宽、安禄山 九万一千 临制契丹、奚人
平卢 营州 安禄山 三万七千 镇抚室韦、靺鞨
剑南 益州 鲜于仲通 三万九百 西抗吐蕃,南抚蛮獠
岭南 广州 裴敦复 一万五千 绥静夷獠
本表所列曾任节度使只选代表人物。
帝国却没有反思。相反,为了尽快享受胜利成果,肃宗和代宗不计后果地封官许愿、招降纳叛。结果,藩镇的数量没有减少反倒增多,势力也没有减弱反倒增强。到第九任皇帝德宗时,全国共有藩镇四十多处,大的辖地十州,小的也有三四州。藩镇不再是边防军,而是相望于内地。[169]
换句话说,京畿之外,几乎都是藩镇。
新藩镇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中央系,也就是帝国新设节度区,任命政府军的将领担任长官。这样做,当然是为了酬劳那些平叛有功的人。但,前面有节度使造反,后面就册封更多的节度使来平息,岂非饮鸩止渴?
更糟糕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将领,投降以后也成为大唐的节度使。这就是安史系。安史系的将领,多半是胡人或胡化的汉人。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多半是胡化程度较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民风彪悍,崇尚武力,跟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长安,俨然两种文化,两个中国。
安史系镇区的统治系统,是军政合一的。节度使是最高军事长官,也是最高行政长官。他的军队遍布全区,由私人任命的镇将来率领。镇将的部属,也是私人的。因此,镇将强悍,就能更换统帅;统帅强悍,就能对抗中央。中央系的节度区虽然没有这么蛮横,却也未必一定听话。[170]
藩镇,差不多是“半独立王国”。
这就有点像东周,却比东周混乱。东周至少讲规矩。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都是有着法定程序和制度保障的封建关系,谁都不能自说自话地当起诸侯和大夫来。此时的节度使却可能由镇将拥立或驱逐,全凭武力和实权说话。中央政府则只能在事后追认,完全是橡皮图章。
显然,中央系也好,安史系也罢,都是军阀。
是军阀就会混战。实际上,安史之乱后,受到重创的唐帝国之所以没有立即灭亡,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军阀们自己要混战,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谁也不能一统天下。因此哪怕灭了大唐,造就的也只是分裂状态的五代十国。那可是一桌五道主菜轮流上,周围摆了十碟凉菜的宴席。
其实,这种闹剧在中唐就已经预演过。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十一月,河北四个藩镇一齐宣布独立,或称孤,或道寡。雪上加霜的是,被朝廷寄予平叛厚望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反了,还被那四个人怂恿着要称帝。[171]
强... -->>
宦官乱政的同时,藩镇在割据。
藩镇又叫方镇。方即四方,藩即藩篱,镇即镇守,也指军镇。因此藩镇的本义,就是镇守一方,保卫中央。
最早设立的藩镇是十个军区,其中九个军区的长官是节度使,一个是经略使,统称“天宝十镇”。这十个军区有五个在西北,三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一个在华南,战略目标也很明确:保卫关中,进而保住世界帝国的地位。因此十镇的总兵力竟多达四十九万,是中央军的五倍半。[168]
这就是典型的强枝弱干了,唐玄宗却毫不在意,将节度使换成番将的李林甫更是自鸣得意。结果安史之乱起,原本应该保卫中央的藩镇,变成了反政府武装力量。
教训惨痛啊!
天宝十镇一览表
镇名 治所 曾任节度使 兵力 战略目标
安西 龟兹 高仙芝、封常清 两万四千 抚宁西域
北庭 庭州 封常清 两万 防制突骑施、黠戛斯
河西 凉州 王忠嗣、哥舒翰 七万三千 断隔吐蕃、突厥
陇右 鄯州 王忠嗣、哥舒翰 七万五千 备御吐蕃
朔方 灵州 王忠嗣、郭子仪 六万四千 捍御突厥
河东 太原 王忠嗣、安禄山 五万五千 捍御突厥
范阳 幽州 裴宽、安禄山 九万一千 临制契丹、奚人
平卢 营州 安禄山 三万七千 镇抚室韦、靺鞨
剑南 益州 鲜于仲通 三万九百 西抗吐蕃,南抚蛮獠
岭南 广州 裴敦复 一万五千 绥静夷獠
本表所列曾任节度使只选代表人物。
帝国却没有反思。相反,为了尽快享受胜利成果,肃宗和代宗不计后果地封官许愿、招降纳叛。结果,藩镇的数量没有减少反倒增多,势力也没有减弱反倒增强。到第九任皇帝德宗时,全国共有藩镇四十多处,大的辖地十州,小的也有三四州。藩镇不再是边防军,而是相望于内地。[169]
换句话说,京畿之外,几乎都是藩镇。
新藩镇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中央系,也就是帝国新设节度区,任命政府军的将领担任长官。这样做,当然是为了酬劳那些平叛有功的人。但,前面有节度使造反,后面就册封更多的节度使来平息,岂非饮鸩止渴?
更糟糕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将领,投降以后也成为大唐的节度使。这就是安史系。安史系的将领,多半是胡人或胡化的汉人。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多半是胡化程度较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民风彪悍,崇尚武力,跟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长安,俨然两种文化,两个中国。
安史系镇区的统治系统,是军政合一的。节度使是最高军事长官,也是最高行政长官。他的军队遍布全区,由私人任命的镇将来率领。镇将的部属,也是私人的。因此,镇将强悍,就能更换统帅;统帅强悍,就能对抗中央。中央系的节度区虽然没有这么蛮横,却也未必一定听话。[170]
藩镇,差不多是“半独立王国”。
这就有点像东周,却比东周混乱。东周至少讲规矩。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都是有着法定程序和制度保障的封建关系,谁都不能自说自话地当起诸侯和大夫来。此时的节度使却可能由镇将拥立或驱逐,全凭武力和实权说话。中央政府则只能在事后追认,完全是橡皮图章。
显然,中央系也好,安史系也罢,都是军阀。
是军阀就会混战。实际上,安史之乱后,受到重创的唐帝国之所以没有立即灭亡,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军阀们自己要混战,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谁也不能一统天下。因此哪怕灭了大唐,造就的也只是分裂状态的五代十国。那可是一桌五道主菜轮流上,周围摆了十碟凉菜的宴席。
其实,这种闹剧在中唐就已经预演过。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十一月,河北四个藩镇一齐宣布独立,或称孤,或道寡。雪上加霜的是,被朝廷寄予平叛厚望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反了,还被那四个人怂恿着要称帝。[171]
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