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想着法地折腾人,以便延缓家长对他的逼迫。他先要妈妈喂饭,让爸爸和奶奶出去站门外;妈妈刚喂两口,让妈妈出去,要爸爸进来喂。一顿饭就这样让三个大人走马灯似地不停地出出进进。他每顿饭都在提条件,不断创新着折腾人的方法。把自家人折腾完后,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某个玩具,就要求马上给他也买那个玩具,否则不吃饭,第二天买都不行。他的父母就向别的小朋友借玩具,可每个玩具拿到手上一小会儿就厌倦了,就要换新的,他父母就不停地向别的小朋友借玩具。有的小朋友不愿把玩具给他,小男孩就更变本加厉地以不吃饭来要挟父母,他的父母于是厚着脸给别的小朋友做思想工作。而小男孩拿到父母讨来的玩具,不得不张嘴吃饭时,宛如对手中的玩具有仇,趁大人不提防,就要扔到地上,所以他总是搅得病房不得安宁,惹得别的孩子大哭。等我们这个病室里的玩具他都玩过一遍后,他父母就开始到隔壁儿童病房给他找玩具,又惹得别的房间的孩子大哭。
我终于忍不住对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生病期间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是正常的,大人不也这样吗?强求孩子吃饭可能对他反而不好,顺其自然比较好。这位妈妈不爱听我这样说,她说,她儿子平时就不好好吃饭,正是因为不好好吃饭,身体素质差,才经常生病。现在生了病,想恢复就得吃饭啊,要不哪儿来抵抗力呢。
她的儿子看起来确实面黄肌瘦的。我忧心忡忡地想,他们一直这样做下去,孩子不但胃口好不起来,道德品质恐怕也要被损坏了。
吃是人的一种天性,它怎么可能需要费那么大力气去让孩子张嘴呢?
许多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发愁的家长不去思考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国五、六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哪里听说有不好好吃饭的?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哪个孩子需要追着喂饭?只要有吃的,哪个孩子被饿着了?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厌食?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这句话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坏了。
不是现在出生的孩子天性变了,是父母都有精力来做反天性的事了。
斯巴克先生认为,“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大人不要管,他就能正常发展自己的饮食功能;而家长在这方面如果经常干涉孩子,事情就会变糟。“儿童有一种被逼急了就要顶牛的本能。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见了就讨厌……催逼儿童吃饭是无益的,反而会进一步败坏食欲,使之长期得不到复原。”我在一所小学见到一个五年级小男孩,他奶奶是某农业科学院的食品研究专家,在行业里很有名气。后来有一次和男孩的妈妈聊天,听她说她家每天晚上都做八个菜一个汤,每周的菜谱都是孩子的奶奶精心制定的,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发育来考虑,而保姆烧菜的手艺也不错。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家庭条件下培养出的孩子,他的身体应该是健康出众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和同学们比,长得又瘦又小,像个缺吃少喝的小难民;而且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她妈妈说起孩子就愁得要命。
通过和她聊天,我了解到她家庭中一些生活细节后,觉得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们用心地把菜谱制定得非常科学,生活中对孩子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除了吃什么有规定,哪样东西吃够多少也有规定。孩子吃不到制定的标准,家长就不肯罢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完成任务”。他们的方法如果用于生产一架机器或培育一株玉米,肯定会成功,可惜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孩子。
当我试图劝这位妈妈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要过分追求“标准化操作”,不要在饭桌上逼迫孩子时,当妈的立即摇头说,孩子太会耍花招,有几天说如果家长不因为吃饭唠叨教训他,他就好好吃;结果他一筷子只夹一根菜,一根菜放嘴里嚼半天,一顿饭下来,其实只吃了很少的一点。这位家长突然忿忿地说:“我们现在都不管他了”。
可从她接下来的话我才听明白,所谓“不管”,只是换了管的方式,每顿饭都给孩子单独盛出一大碗,不管他吃多长时间,都必须吃完——妈妈觉得自己已做得很够意思,不再像以前那样总因为吃饭和孩子发生冲突了。但令她气愤的是,孩子居然有时能把这碗饭一直吃到睡觉。
我还是想劝说这位家长,让她替孩子着想一下,体会一下自己不想吃饭别人硬塞的感觉,建议她不要那样和孩子天天顶牛,允许孩子少吃一些。这位家长立即反驳说,他是个男孩子,个子长不高怎么办,全家人为这个着急死了,不多吃些怎么能长个子呢!
我能理解她的着急,就不死心地想让她明白,孩子的情绪和进食有很大关系,只有先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才能解决进食问题,而厌食的根源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斤斤计较了。
这位妈妈对我的话没有兴趣,在言语间表示我不懂得食品营养,不知道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每天需要哪些营养,必须达到多少量。她认为婆婆在这方面比谁都懂,觉得不需要别人指点。
在这样的家长面前,我黔驴技穷了。
有一天,我在学校午餐时观察了一下男孩。他的饭盒里只要了很少的东西,几乎没吃一口,整个午餐时间他只是做样子,用勺子拔拉几下饭,但没有一口送进嘴里。到别的同学吃饭结束后,他把所有的饭倒进垃圾桶,走出食堂。他班主任说这个孩子几乎天天这样,从不吃学校的饭。以前向他家长反映过,家长就要求老师盯着他吃饭,并流露出对老师的责怪。老师要关照全班学生,怎么可能天天盯着他吃饭,所以现在也不对他家长讲这回事了... -->>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想着法地折腾人,以便延缓家长对他的逼迫。他先要妈妈喂饭,让爸爸和奶奶出去站门外;妈妈刚喂两口,让妈妈出去,要爸爸进来喂。一顿饭就这样让三个大人走马灯似地不停地出出进进。他每顿饭都在提条件,不断创新着折腾人的方法。把自家人折腾完后,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某个玩具,就要求马上给他也买那个玩具,否则不吃饭,第二天买都不行。他的父母就向别的小朋友借玩具,可每个玩具拿到手上一小会儿就厌倦了,就要换新的,他父母就不停地向别的小朋友借玩具。有的小朋友不愿把玩具给他,小男孩就更变本加厉地以不吃饭来要挟父母,他的父母于是厚着脸给别的小朋友做思想工作。而小男孩拿到父母讨来的玩具,不得不张嘴吃饭时,宛如对手中的玩具有仇,趁大人不提防,就要扔到地上,所以他总是搅得病房不得安宁,惹得别的孩子大哭。等我们这个病室里的玩具他都玩过一遍后,他父母就开始到隔壁儿童病房给他找玩具,又惹得别的房间的孩子大哭。
我终于忍不住对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生病期间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是正常的,大人不也这样吗?强求孩子吃饭可能对他反而不好,顺其自然比较好。这位妈妈不爱听我这样说,她说,她儿子平时就不好好吃饭,正是因为不好好吃饭,身体素质差,才经常生病。现在生了病,想恢复就得吃饭啊,要不哪儿来抵抗力呢。
她的儿子看起来确实面黄肌瘦的。我忧心忡忡地想,他们一直这样做下去,孩子不但胃口好不起来,道德品质恐怕也要被损坏了。
吃是人的一种天性,它怎么可能需要费那么大力气去让孩子张嘴呢?
许多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发愁的家长不去思考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国五、六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哪里听说有不好好吃饭的?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哪个孩子需要追着喂饭?只要有吃的,哪个孩子被饿着了?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厌食?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这句话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坏了。
不是现在出生的孩子天性变了,是父母都有精力来做反天性的事了。
斯巴克先生认为,“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大人不要管,他就能正常发展自己的饮食功能;而家长在这方面如果经常干涉孩子,事情就会变糟。“儿童有一种被逼急了就要顶牛的本能。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见了就讨厌……催逼儿童吃饭是无益的,反而会进一步败坏食欲,使之长期得不到复原。”我在一所小学见到一个五年级小男孩,他奶奶是某农业科学院的食品研究专家,在行业里很有名气。后来有一次和男孩的妈妈聊天,听她说她家每天晚上都做八个菜一个汤,每周的菜谱都是孩子的奶奶精心制定的,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发育来考虑,而保姆烧菜的手艺也不错。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家庭条件下培养出的孩子,他的身体应该是健康出众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和同学们比,长得又瘦又小,像个缺吃少喝的小难民;而且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她妈妈说起孩子就愁得要命。
通过和她聊天,我了解到她家庭中一些生活细节后,觉得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们用心地把菜谱制定得非常科学,生活中对孩子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除了吃什么有规定,哪样东西吃够多少也有规定。孩子吃不到制定的标准,家长就不肯罢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完成任务”。他们的方法如果用于生产一架机器或培育一株玉米,肯定会成功,可惜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孩子。
当我试图劝这位妈妈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要过分追求“标准化操作”,不要在饭桌上逼迫孩子时,当妈的立即摇头说,孩子太会耍花招,有几天说如果家长不因为吃饭唠叨教训他,他就好好吃;结果他一筷子只夹一根菜,一根菜放嘴里嚼半天,一顿饭下来,其实只吃了很少的一点。这位家长突然忿忿地说:“我们现在都不管他了”。
可从她接下来的话我才听明白,所谓“不管”,只是换了管的方式,每顿饭都给孩子单独盛出一大碗,不管他吃多长时间,都必须吃完——妈妈觉得自己已做得很够意思,不再像以前那样总因为吃饭和孩子发生冲突了。但令她气愤的是,孩子居然有时能把这碗饭一直吃到睡觉。
我还是想劝说这位家长,让她替孩子着想一下,体会一下自己不想吃饭别人硬塞的感觉,建议她不要那样和孩子天天顶牛,允许孩子少吃一些。这位家长立即反驳说,他是个男孩子,个子长不高怎么办,全家人为这个着急死了,不多吃些怎么能长个子呢!
我能理解她的着急,就不死心地想让她明白,孩子的情绪和进食有很大关系,只有先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才能解决进食问题,而厌食的根源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斤斤计较了。
这位妈妈对我的话没有兴趣,在言语间表示我不懂得食品营养,不知道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每天需要哪些营养,必须达到多少量。她认为婆婆在这方面比谁都懂,觉得不需要别人指点。
在这样的家长面前,我黔驴技穷了。
有一天,我在学校午餐时观察了一下男孩。他的饭盒里只要了很少的东西,几乎没吃一口,整个午餐时间他只是做样子,用勺子拔拉几下饭,但没有一口送进嘴里。到别的同学吃饭结束后,他把所有的饭倒进垃圾桶,走出食堂。他班主任说这个孩子几乎天天这样,从不吃学校的饭。以前向他家长反映过,家长就要求老师盯着他吃饭,并流露出对老师的责怪。老师要关照全班学生,怎么可能天天盯着他吃饭,所以现在也不对他家长讲这回事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