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重生小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费章节(12点)
连蔓儿问张氏知不连守仁一家在镇上一年的花销。
这个话题就更难了。
“你大伯没了廪米,一年只有十几两银子的教书的钱,这还是好的时候,馆也不是总能找到的,就我记得就有四五年没馆做。别的村里有馆,他不肯去,嫌给的钱少,乡下地方不方便。他又嫌人家给的住处太狭窄,饭食也吃不惯,他又带着一大家子人,就在镇上租了个院子,一年的租金要六两银子。你大堂哥跟着你大伯读书,并不赚钱。”
“要是这样,那大伯家日子不是该过的紧巴巴的吗不跳字。
连蔓儿吃了一惊。按照这样的收入来算,连家大第四十一章 连蔓儿算账房在镇上住,只怕只能求个温饱,还得是按照连家这样节约的水平来过日子,算的上是真正的“穷秀才”,可能一个个穿绸缎、带金银,有这样的吃穿用度?
“咱们家这三十亩地每年打的粮食,除了留下家里吃的,还有交税的,其他的都按四季送到镇上给你大伯。”张氏对连蔓儿道。
这也就是说,连守仁其实是入不敷出,能够维持这样的生活,完全是连家一家人节衣缩食地在供养他们。
连蔓儿又问了张氏几个问题,心里开始算起了账。
按照连家现在的三十亩地算,因为连老爷子勤快能干,又是个好庄稼把式,地里的收成比平均的收成要好。只按每亩年产三百斤高粱来算,三十亩地就是九千斤。全家十九口人,成年的男丁算上连家大郎和二郎,是七人,连家日子过的节约,每天都是多半稀少半干,周氏看的紧,几乎就是配给制,就按平均每人每天六两的粮食来算,一年要吃四千一百六十一斤的粮食,再加上菜园子里产的瓜、菜,就是连家全年的吃食。
第四十一章 连蔓儿算账现在大明朝的税并不重,连家的田地算的上是中上等的田。折算了一下,简单地说,大约是按照每亩亩产二百五十斤,收取五个百分点的税。这样算起来,三十亩地,要交税粮大约是三百七十五斤。
这样,还有一多半的粮食富余出来。
就算作是一半的粮食送到镇上去吧,一部分是给连守仁一家的口粮,其余的则是变卖换成银钱。
“大伯一家,就算上不到两岁的妞妞,是七口人,也按每人每天六两口粮算,一年要吃一千五百多斤的粮食,那还剩下三千斤的粮食,就按高粱的均价,每斤五文钱算,也有十五两银子的盈余。”连蔓儿问张氏,“那这个十五两,大伯都交了没有,大伯做馆的钱,交给奶不?”
“这些年,就没见他们往家里拿过钱。”张氏道,要不然家里的日子过的这么紧巴。“哦,他们也往回拿过几次钱,就像这次要发嫁花儿,不是拿钱了,那次你继祖哥娶也是这样。”结果拿多少,还要翻几倍的拿。没钱办,卖地。结果就是连家现在只剩下三十亩地。
“咱每年的收入都给了他,他一点都不往回拿?”
“你大伯年节给你爷奶还有你老姑买,就像今天。”张氏道。
“那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连蔓儿喃喃自语道。
“啥意思?“
“就是说那礼物的钱,也是咱们一家子赚的。爷平时一两烧酒都舍不得,今天一坛子梨花白,高兴成那样,其实还是花的公中的钱。”连蔓儿道。
张氏愣了一下。这个道理很简单,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都含糊了,不曾深究。
“你大伯是秀才,日子过的好些也是常理。”张氏道,像大多数乡村人一样,张氏对读书人是怀着敬意的,总觉的读书人就该比他们种田的享福,日子过的好。“不过,哎……”
张氏有些欲言又止。
“娘,你有啥话就说呗,这里又没外人。”
“好吧。……按我说那,你大伯一家子也太不会过日子了。就说房子,租个几间房子就够住了,可嫌他们住的憋屈,说不方便,就租了个院子。有一次我路过看见了,是两进还是三进?房子少说有二三十来间。你大伯娘说是要分成前院内宅,都是城里大户人家的规矩,我也不懂。还有吃的,也不能按你说的算,你大伯他们不吃粗粮,咱送去的粮,都卖了换大米白面吃那。”
“娘,这些你都?”
“他们是想瞒着人,可镇上离的太近了,风言风语的也有。你大舅有一次路过,亲眼看见,跟我说了,我才。”
“爷和奶也?”
张氏这次没有。
“爷不是在外面做过好些年的掌柜,账上能不精吗,看来肯定是的。”
“你大伯是秀才,你大伯娘,还有你大嫂,都是金贵人,该吃用些好的。”张氏道。
“那我们就是天生的贱命?”连蔓儿恼了。
张氏那样说,源于根深蒂固的读书人金贵的想法,但也有一部分是无奈自我安慰。她见连蔓儿眉毛竖起来,小脸气的通红,马上就后悔了。
她毕竟是做娘的,任命也就罢了,真要说到的孩子,她还没有“贤良”到那个程度。不得不说,这对于连蔓儿几个孩子来说,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不,当然不是。”张氏连忙改口,接着叹了口气。
&nbs... -->>
费章节(12点)
连蔓儿问张氏知不连守仁一家在镇上一年的花销。
这个话题就更难了。
“你大伯没了廪米,一年只有十几两银子的教书的钱,这还是好的时候,馆也不是总能找到的,就我记得就有四五年没馆做。别的村里有馆,他不肯去,嫌给的钱少,乡下地方不方便。他又嫌人家给的住处太狭窄,饭食也吃不惯,他又带着一大家子人,就在镇上租了个院子,一年的租金要六两银子。你大堂哥跟着你大伯读书,并不赚钱。”
“要是这样,那大伯家日子不是该过的紧巴巴的吗不跳字。
连蔓儿吃了一惊。按照这样的收入来算,连家大第四十一章 连蔓儿算账房在镇上住,只怕只能求个温饱,还得是按照连家这样节约的水平来过日子,算的上是真正的“穷秀才”,可能一个个穿绸缎、带金银,有这样的吃穿用度?
“咱们家这三十亩地每年打的粮食,除了留下家里吃的,还有交税的,其他的都按四季送到镇上给你大伯。”张氏对连蔓儿道。
这也就是说,连守仁其实是入不敷出,能够维持这样的生活,完全是连家一家人节衣缩食地在供养他们。
连蔓儿又问了张氏几个问题,心里开始算起了账。
按照连家现在的三十亩地算,因为连老爷子勤快能干,又是个好庄稼把式,地里的收成比平均的收成要好。只按每亩年产三百斤高粱来算,三十亩地就是九千斤。全家十九口人,成年的男丁算上连家大郎和二郎,是七人,连家日子过的节约,每天都是多半稀少半干,周氏看的紧,几乎就是配给制,就按平均每人每天六两的粮食来算,一年要吃四千一百六十一斤的粮食,再加上菜园子里产的瓜、菜,就是连家全年的吃食。
第四十一章 连蔓儿算账现在大明朝的税并不重,连家的田地算的上是中上等的田。折算了一下,简单地说,大约是按照每亩亩产二百五十斤,收取五个百分点的税。这样算起来,三十亩地,要交税粮大约是三百七十五斤。
这样,还有一多半的粮食富余出来。
就算作是一半的粮食送到镇上去吧,一部分是给连守仁一家的口粮,其余的则是变卖换成银钱。
“大伯一家,就算上不到两岁的妞妞,是七口人,也按每人每天六两口粮算,一年要吃一千五百多斤的粮食,那还剩下三千斤的粮食,就按高粱的均价,每斤五文钱算,也有十五两银子的盈余。”连蔓儿问张氏,“那这个十五两,大伯都交了没有,大伯做馆的钱,交给奶不?”
“这些年,就没见他们往家里拿过钱。”张氏道,要不然家里的日子过的这么紧巴。“哦,他们也往回拿过几次钱,就像这次要发嫁花儿,不是拿钱了,那次你继祖哥娶也是这样。”结果拿多少,还要翻几倍的拿。没钱办,卖地。结果就是连家现在只剩下三十亩地。
“咱每年的收入都给了他,他一点都不往回拿?”
“你大伯年节给你爷奶还有你老姑买,就像今天。”张氏道。
“那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连蔓儿喃喃自语道。
“啥意思?“
“就是说那礼物的钱,也是咱们一家子赚的。爷平时一两烧酒都舍不得,今天一坛子梨花白,高兴成那样,其实还是花的公中的钱。”连蔓儿道。
张氏愣了一下。这个道理很简单,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都含糊了,不曾深究。
“你大伯是秀才,日子过的好些也是常理。”张氏道,像大多数乡村人一样,张氏对读书人是怀着敬意的,总觉的读书人就该比他们种田的享福,日子过的好。“不过,哎……”
张氏有些欲言又止。
“娘,你有啥话就说呗,这里又没外人。”
“好吧。……按我说那,你大伯一家子也太不会过日子了。就说房子,租个几间房子就够住了,可嫌他们住的憋屈,说不方便,就租了个院子。有一次我路过看见了,是两进还是三进?房子少说有二三十来间。你大伯娘说是要分成前院内宅,都是城里大户人家的规矩,我也不懂。还有吃的,也不能按你说的算,你大伯他们不吃粗粮,咱送去的粮,都卖了换大米白面吃那。”
“娘,这些你都?”
“他们是想瞒着人,可镇上离的太近了,风言风语的也有。你大舅有一次路过,亲眼看见,跟我说了,我才。”
“爷和奶也?”
张氏这次没有。
“爷不是在外面做过好些年的掌柜,账上能不精吗,看来肯定是的。”
“你大伯是秀才,你大伯娘,还有你大嫂,都是金贵人,该吃用些好的。”张氏道。
“那我们就是天生的贱命?”连蔓儿恼了。
张氏那样说,源于根深蒂固的读书人金贵的想法,但也有一部分是无奈自我安慰。她见连蔓儿眉毛竖起来,小脸气的通红,马上就后悔了。
她毕竟是做娘的,任命也就罢了,真要说到的孩子,她还没有“贤良”到那个程度。不得不说,这对于连蔓儿几个孩子来说,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不,当然不是。”张氏连忙改口,接着叹了口气。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