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节烧心 (1/2)
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春闺记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苏常州,又称龙城。前世,顾瑾之出生于此。
不过,现在叫延陵府。
延陵府风景如画,龙溪河傍城而过。龙溪河比邻大运河,近通东海、长江、太湖,交通便利,就有了“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美称。
延陵乃是鱼米之乡,物华天宝。如今天下太平,更是万舸争流、商贾如云,富贵繁荣自必不说。
前世,顾瑾之的父母都是京城望族子弟,而她自己却是生于常州、长于常州的。
当年她父亲从政,下基层历练,乃是常州市副市长,母亲也随着到了常州工作。顾瑾之就在常州出生。她十三岁的时候,做到了常州市委书记的父亲调往京城,她就跟着父母回了京城的家。
后来,顾瑾之偶尔因为工作的关系路过常州,却再也没有机会长住。
她死的时候,总是梦到自己在常州时的小院子。繁茂的栀子花树,端午节前后,雪色娇蕊布满翠绿枝头,满院子馥郁浓香。
她一辈子再也没有闻过那种浓郁的香。
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穿越,居然还有能机会回到常州。
不过,此常州,已是延陵,更加古色古香的古代城镇。
她现在,也不再是那个中医世家的大小姐顾瑾之,而是成国公府的七小姐顾瑾之。
和前世相同的是,她的祖上都是医药传家,享有盛名;她的祖父都是济世圣手,而她的父亲叔伯都不愿意继承家业,一个个非要经商或从政。
祖父没有了依托,就将一身的医术传授于自己最疼爱的孙女,跟她前世的爷爷一模一样。
当祖父顾世飞每天交她念入门的医经,顾瑾之没觉得枯燥索然,反而是津津有味,表现得非常勤奋好学。虽然祖父顾世飞教她的东西,早是她烂熟于心的。
她是明白老人的,不想祖父难过。
祖父原不是想教顾瑾之的。他开始教顾瑾之的时候,顾瑾之已经十岁了,在这个年代,她再过三五年就要出嫁。
祖父是想教顾瑾之的胞弟顾煊之。
顾煊之才五岁,书都读不懂,祖父跟他说内经,他哪里明白祖父在说什么?祖父常常为此气闷,一个人发火。
顾瑾之想到了前世的爷爷,心中不忍。
老人迟暮之年,不过是想自己一生所钻研后继有人。他的儿子们个个觉得他医术平庸,其他孙儿孙女远在京城,只有顾瑾之一家陪着他。
顾瑾之有两个弟弟,一个七岁的庶弟,一个五岁的胞弟。
祖父爱恨分明,他很不喜欢顾瑾之的庶弟顾琇之。
看着祖父颓败失落的模样,顾瑾之就开始故意在祖父面前背诵几句内经上的话。祖父惊讶之余,试探性教顾瑾之一点东西。很快,他就发现顾瑾之记忆力惊人,且领悟能力超强。
他感叹着:顾瑾之乃是天纵奇才,理应成为他的继承人。
从那时候开始,顾瑾之就天天跟着祖父学医。
两年来,她又重新把《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了一遍。
顾瑾之的父母一开始反对。他们认为,女孩子读几女四书五经,再学了女诫和孝经,也就差不多了。以后还有功夫,念些诗词装点门面。针黹女红才是分。
只是,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不爱说话,祖父也是懒懒的不问世事。自从开始学医,顾瑾之有了精神,也偶然露出小女孩子的活泼;祖父精神头也足了,说话声音洪亮有力。
顾瑾之的父母就再也没有干预。
在延陵,规矩没有京城那么严格。
孩子健康,老人健朗,这是最大的福气了。
一晃,已经两年了,顾瑾之把祖父的知识学了个九成熟。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她开了方子吃药。
她就没有必要再掩饰自己前世的事。
只是,家里人谁有了病,开始露出征兆时就被顾瑾之发现,开了药方。吃过之后,病就痊愈了。
因为防微杜渐的时候治好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情况严重,还以为自己原就是小病,顾瑾之也是小手段。
于是,她得了个半桶水的名头。
没人相信她有医术。
“瑾姐儿,你怎么又发呆?”
四月初三,是顾瑾之的大舅母孙氏寿辰,母亲带着顾瑾之和胞弟顾煊之去贺寿。
华盖浓流苏马车吱呀着前进,母亲顾三夫人替胞弟顾煊之整理衣襟,回头就看到顾瑾之坐着发呆,不由轻轻喊了她一声。
顾瑾之回眸,露出一个清浅的笑容。
而母亲最不喜欢她发呆。每每看到她怔愣,母亲心里就咯噔一下,生怕她是个傻的,就要喊她一句。
“等会儿嘴巴要甜,见人就要叫……”母亲又叮嘱顾瑾之。
顾瑾之是出了名的不爱说话。
她点头,说了句:“我记住了,娘。”打住了母亲的唠叨。
“坐席的时候不要发呆!”母亲还是停不下来,又叮嘱了她。
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坐着谁也不爱搭理,一个人安静想事情,家里的亲戚时常在背后说她脑子不好,有点问题,母亲气的要死。
时间久了,顾瑾之是个傻姑娘,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今年十二岁都没人上门求亲。
母亲为此忧心忡忡。
顾瑾之又是淡笑,继续说了句:“知道了。”
真知道还是假知道,顾三夫人无从得知。见顾瑾之一脸顺从,就没有再说她。
车子就到了青果巷。
青果... -->>
江苏常州,又称龙城。前世,顾瑾之出生于此。
不过,现在叫延陵府。
延陵府风景如画,龙溪河傍城而过。龙溪河比邻大运河,近通东海、长江、太湖,交通便利,就有了“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美称。
延陵乃是鱼米之乡,物华天宝。如今天下太平,更是万舸争流、商贾如云,富贵繁荣自必不说。
前世,顾瑾之的父母都是京城望族子弟,而她自己却是生于常州、长于常州的。
当年她父亲从政,下基层历练,乃是常州市副市长,母亲也随着到了常州工作。顾瑾之就在常州出生。她十三岁的时候,做到了常州市委书记的父亲调往京城,她就跟着父母回了京城的家。
后来,顾瑾之偶尔因为工作的关系路过常州,却再也没有机会长住。
她死的时候,总是梦到自己在常州时的小院子。繁茂的栀子花树,端午节前后,雪色娇蕊布满翠绿枝头,满院子馥郁浓香。
她一辈子再也没有闻过那种浓郁的香。
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穿越,居然还有能机会回到常州。
不过,此常州,已是延陵,更加古色古香的古代城镇。
她现在,也不再是那个中医世家的大小姐顾瑾之,而是成国公府的七小姐顾瑾之。
和前世相同的是,她的祖上都是医药传家,享有盛名;她的祖父都是济世圣手,而她的父亲叔伯都不愿意继承家业,一个个非要经商或从政。
祖父没有了依托,就将一身的医术传授于自己最疼爱的孙女,跟她前世的爷爷一模一样。
当祖父顾世飞每天交她念入门的医经,顾瑾之没觉得枯燥索然,反而是津津有味,表现得非常勤奋好学。虽然祖父顾世飞教她的东西,早是她烂熟于心的。
她是明白老人的,不想祖父难过。
祖父原不是想教顾瑾之的。他开始教顾瑾之的时候,顾瑾之已经十岁了,在这个年代,她再过三五年就要出嫁。
祖父是想教顾瑾之的胞弟顾煊之。
顾煊之才五岁,书都读不懂,祖父跟他说内经,他哪里明白祖父在说什么?祖父常常为此气闷,一个人发火。
顾瑾之想到了前世的爷爷,心中不忍。
老人迟暮之年,不过是想自己一生所钻研后继有人。他的儿子们个个觉得他医术平庸,其他孙儿孙女远在京城,只有顾瑾之一家陪着他。
顾瑾之有两个弟弟,一个七岁的庶弟,一个五岁的胞弟。
祖父爱恨分明,他很不喜欢顾瑾之的庶弟顾琇之。
看着祖父颓败失落的模样,顾瑾之就开始故意在祖父面前背诵几句内经上的话。祖父惊讶之余,试探性教顾瑾之一点东西。很快,他就发现顾瑾之记忆力惊人,且领悟能力超强。
他感叹着:顾瑾之乃是天纵奇才,理应成为他的继承人。
从那时候开始,顾瑾之就天天跟着祖父学医。
两年来,她又重新把《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了一遍。
顾瑾之的父母一开始反对。他们认为,女孩子读几女四书五经,再学了女诫和孝经,也就差不多了。以后还有功夫,念些诗词装点门面。针黹女红才是分。
只是,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不爱说话,祖父也是懒懒的不问世事。自从开始学医,顾瑾之有了精神,也偶然露出小女孩子的活泼;祖父精神头也足了,说话声音洪亮有力。
顾瑾之的父母就再也没有干预。
在延陵,规矩没有京城那么严格。
孩子健康,老人健朗,这是最大的福气了。
一晃,已经两年了,顾瑾之把祖父的知识学了个九成熟。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她开了方子吃药。
她就没有必要再掩饰自己前世的事。
只是,家里人谁有了病,开始露出征兆时就被顾瑾之发现,开了药方。吃过之后,病就痊愈了。
因为防微杜渐的时候治好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情况严重,还以为自己原就是小病,顾瑾之也是小手段。
于是,她得了个半桶水的名头。
没人相信她有医术。
“瑾姐儿,你怎么又发呆?”
四月初三,是顾瑾之的大舅母孙氏寿辰,母亲带着顾瑾之和胞弟顾煊之去贺寿。
华盖浓流苏马车吱呀着前进,母亲顾三夫人替胞弟顾煊之整理衣襟,回头就看到顾瑾之坐着发呆,不由轻轻喊了她一声。
顾瑾之回眸,露出一个清浅的笑容。
而母亲最不喜欢她发呆。每每看到她怔愣,母亲心里就咯噔一下,生怕她是个傻的,就要喊她一句。
“等会儿嘴巴要甜,见人就要叫……”母亲又叮嘱顾瑾之。
顾瑾之是出了名的不爱说话。
她点头,说了句:“我记住了,娘。”打住了母亲的唠叨。
“坐席的时候不要发呆!”母亲还是停不下来,又叮嘱了她。
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坐着谁也不爱搭理,一个人安静想事情,家里的亲戚时常在背后说她脑子不好,有点问题,母亲气的要死。
时间久了,顾瑾之是个傻姑娘,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今年十二岁都没人上门求亲。
母亲为此忧心忡忡。
顾瑾之又是淡笑,继续说了句:“知道了。”
真知道还是假知道,顾三夫人无从得知。见顾瑾之一脸顺从,就没有再说她。
车子就到了青果巷。
青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