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重生之宋武大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老百姓的土地进行保护,明令禁止兼并。
“要是不处在单纯的农业社会,那么不仅不用实行耕者有其田,还要采取措施促进土地的兼并。因为耕者有其田会陷入小农经济的怪圈,会限制农业的生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比如要兴修一条水渠,要是没有朝庭的投入,要靠老百姓自己筹措资金去修,肯定是修不好的。要是一大片土地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他就有银子去修水渠,农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灌溉。”
对于这个问题,确如李隽所言,耕者有其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还不如促进土地的兼并,催生一批大农场、大农庄,更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的农业问题非常严重,由于我们的基础薄弱,成本高,产量低,远远不能和国外先进的农业竞争,这是中国这几年在农业问题上一直不向外国让步的原因。要是在现阶段,我们就向外国做出让步,对于我们的农业来说,打击相当沉重。
美国的大农场,科技含量高,成本低,粮食很有竞争力,我们哪里竞争得过,在现阶段,中国的农业不仅不能向国外让步,还要继续坚守阵地,直到竞争力提高了去了。
说起土地问题,话就长了去了,历朝历代都曾努力防止土地兼并,其结果却是大量兼并。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防止兼并,分些土地给老百姓,不用多久,老百姓又没有土地了,又回到大财主手里去了。
这就引发了新的问题,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只好向地主去租,地主租不租给你,就要看你交的租能不能让他满意了。在没什么科技含量的古代,农业是出了名的“靠天吃饭”,能不能有好的收成就要看老天是不是喜欢帮忙,给你来个风调雨顺。
遇到好年成,地主有可能加租,弄得老百姓又没有好处。遇到不好的年成,那就别提了,要是颗粒无收的话,地主也不会少收一粒粮食,老百姓一年忙到头不仅没有收成,还要欠一屁股的债。
这冤枉债是欠不得的,一欠下来就倒霉了,就会演出无数的悲剧,可能卖儿卖女卖老婆,卖亲爹卖老娘都有可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还债。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好地概括了中国历史的怪现象。就是统一几百年,然后分裂,发生战争,再统一,再分裂,再战争,如此循环下来。究其原因,就是土地问题在做怪,老百姓吃不上饭了,他不铤而走险去造反,他还能做什么?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还是文明开发程度都是世界第一。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重农抑末”,这是中国的传统政策,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着实不可估量,可以想象要是历朝历代不注视农业生产,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里会是什么样的局面。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是统治者不重视农业的话,可以肯定中国不可能有光辉灿烂的文明。
商鞅变法推行的是“功自耕战出”,也就是说要想立功要么庄稼种得好,要么仗打得好,立下军功。正是在商鞅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秦国的国民上马是优秀的军人,拿起锄头就是优秀的农夫,是以秦国战得必胜,休战则富足,最终统一了中国。
我一直认为,也许是秦国的成功才使得“重农抑末”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传统政策。
然而,这一政策带来的后果也极其严重,那就是对商业的不够重视,把商人的地位贬得很低,士农工商四业里,商业是排在最后一位,为人所瞧不起,认为商人一身铜臭。确实,商人是“无商不奸”,无利不起早,一心往钱眼里钻,但是商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
对于这种本来是为了图利却带来积极后果的事情,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有一个精彩的论断,那就是“看不见的手原理”。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发生的神奇作用才使得原本是为了逐利的商业,却带来积极的后果。中国历代王朝知道商人有钱,却没有对他们以足够的重视和引导,反而采取抑止政策,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比如明朝扼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乾隆皇帝关上中国开放的最后一扇大门,使得已经在广州相当兴旺的商阜夭折了。
英国的工业革命的成功,直接的后果就是商业兴盛。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发达的商业,英国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卖到什么地方去?用现在的话来说,正是由于拥有发达的商业才给英国工业革命的产品找到了市场。
让中国人伤痛无已的鸦片战争之所以能进行,英国统治者想的就是占领中国,把中国当作他们最大的市场,抛售他们的产品。在当时,是否对华开战,英国国会的反对压力很大,当时的首相想占领中国市场取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支持,最后表决才在国会通过,给中国带来了灾难,让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也就开始了。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下商业对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和朋友们一样对鸦片战争的失败很愤慨,要是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一本架空,打到英伦三岛去。
土地可以兼并的话,就要给老百姓找到门路,让他们能有生活来源。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就业问题。在古代,由于农民没有田地可种,只好到地主家去打短工,接受少得可怜的工钱。要是有新的出路,那么没有土地的农民就不会去地主家打短工,挣那点少得连养家糊口都不够的工钱了。
李隽接着解释道:“你们也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人力不足,军队要装备,需要人手,军队要扩大,也需要人力,要是把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我们需要的装备哪里来?谁来制造,我们的兵员哪里找?”
廖胜功马上就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臣有同感。臣也以为我们军队现在急需淘汰一批不适应新式战争的士卒,但是我们的人力紧张了,这事一直拖着无法进行。”
“这事,一定要解决。”李隽坚定地说:“现有的土地也就不用去动了,在谁手里就在手里,老百姓现在有出路,不用再到地主家去挣那点工钱。”
正如李隽所言,自从朝庭开始扩大军备以来,人手紧张起来,供需发生逆转,用现在的话来说工资提高了许多,老百姓可以赚到钱了,不愁找不到事做,李庭芝赞道:“这都是皇上英明,给老百姓找到了活路。”
“祥甫不要拍马屁了。”李隽玩笑似的谦逊道:“现有的土地,朝庭可以和所有者签订一个合同,承认他们的所有权,允许他们自由转让。同时,对于那些荒地,老百姓要是想种地的话,可以让他们去开垦,朝庭也要和他们签订合同,承认那是他们所有,给他们以保护。如此一来,我们既达到了发展农业的目的,又不会限制农业的发展。”
如何处理农业问题,李隽早就想好了,按照他的设想,要不了多少时间,南宋会是百业并举,老百姓不会一年到头都在土地上打转转,完全可以象现在一样,进城去“打工”。
对老百姓的土地进行保护,明令禁止兼并。
“要是不处在单纯的农业社会,那么不仅不用实行耕者有其田,还要采取措施促进土地的兼并。因为耕者有其田会陷入小农经济的怪圈,会限制农业的生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比如要兴修一条水渠,要是没有朝庭的投入,要靠老百姓自己筹措资金去修,肯定是修不好的。要是一大片土地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他就有银子去修水渠,农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灌溉。”
对于这个问题,确如李隽所言,耕者有其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还不如促进土地的兼并,催生一批大农场、大农庄,更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的农业问题非常严重,由于我们的基础薄弱,成本高,产量低,远远不能和国外先进的农业竞争,这是中国这几年在农业问题上一直不向外国让步的原因。要是在现阶段,我们就向外国做出让步,对于我们的农业来说,打击相当沉重。
美国的大农场,科技含量高,成本低,粮食很有竞争力,我们哪里竞争得过,在现阶段,中国的农业不仅不能向国外让步,还要继续坚守阵地,直到竞争力提高了去了。
说起土地问题,话就长了去了,历朝历代都曾努力防止土地兼并,其结果却是大量兼并。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防止兼并,分些土地给老百姓,不用多久,老百姓又没有土地了,又回到大财主手里去了。
这就引发了新的问题,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只好向地主去租,地主租不租给你,就要看你交的租能不能让他满意了。在没什么科技含量的古代,农业是出了名的“靠天吃饭”,能不能有好的收成就要看老天是不是喜欢帮忙,给你来个风调雨顺。
遇到好年成,地主有可能加租,弄得老百姓又没有好处。遇到不好的年成,那就别提了,要是颗粒无收的话,地主也不会少收一粒粮食,老百姓一年忙到头不仅没有收成,还要欠一屁股的债。
这冤枉债是欠不得的,一欠下来就倒霉了,就会演出无数的悲剧,可能卖儿卖女卖老婆,卖亲爹卖老娘都有可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还债。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好地概括了中国历史的怪现象。就是统一几百年,然后分裂,发生战争,再统一,再分裂,再战争,如此循环下来。究其原因,就是土地问题在做怪,老百姓吃不上饭了,他不铤而走险去造反,他还能做什么?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还是文明开发程度都是世界第一。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重农抑末”,这是中国的传统政策,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着实不可估量,可以想象要是历朝历代不注视农业生产,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里会是什么样的局面。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是统治者不重视农业的话,可以肯定中国不可能有光辉灿烂的文明。
商鞅变法推行的是“功自耕战出”,也就是说要想立功要么庄稼种得好,要么仗打得好,立下军功。正是在商鞅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秦国的国民上马是优秀的军人,拿起锄头就是优秀的农夫,是以秦国战得必胜,休战则富足,最终统一了中国。
我一直认为,也许是秦国的成功才使得“重农抑末”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传统政策。
然而,这一政策带来的后果也极其严重,那就是对商业的不够重视,把商人的地位贬得很低,士农工商四业里,商业是排在最后一位,为人所瞧不起,认为商人一身铜臭。确实,商人是“无商不奸”,无利不起早,一心往钱眼里钻,但是商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
对于这种本来是为了图利却带来积极后果的事情,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有一个精彩的论断,那就是“看不见的手原理”。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发生的神奇作用才使得原本是为了逐利的商业,却带来积极的后果。中国历代王朝知道商人有钱,却没有对他们以足够的重视和引导,反而采取抑止政策,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比如明朝扼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乾隆皇帝关上中国开放的最后一扇大门,使得已经在广州相当兴旺的商阜夭折了。
英国的工业革命的成功,直接的后果就是商业兴盛。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发达的商业,英国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卖到什么地方去?用现在的话来说,正是由于拥有发达的商业才给英国工业革命的产品找到了市场。
让中国人伤痛无已的鸦片战争之所以能进行,英国统治者想的就是占领中国,把中国当作他们最大的市场,抛售他们的产品。在当时,是否对华开战,英国国会的反对压力很大,当时的首相想占领中国市场取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支持,最后表决才在国会通过,给中国带来了灾难,让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也就开始了。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下商业对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和朋友们一样对鸦片战争的失败很愤慨,要是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一本架空,打到英伦三岛去。
土地可以兼并的话,就要给老百姓找到门路,让他们能有生活来源。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就业问题。在古代,由于农民没有田地可种,只好到地主家去打短工,接受少得可怜的工钱。要是有新的出路,那么没有土地的农民就不会去地主家打短工,挣那点少得连养家糊口都不够的工钱了。
李隽接着解释道:“你们也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人力不足,军队要装备,需要人手,军队要扩大,也需要人力,要是把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我们需要的装备哪里来?谁来制造,我们的兵员哪里找?”
廖胜功马上就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臣有同感。臣也以为我们军队现在急需淘汰一批不适应新式战争的士卒,但是我们的人力紧张了,这事一直拖着无法进行。”
“这事,一定要解决。”李隽坚定地说:“现有的土地也就不用去动了,在谁手里就在手里,老百姓现在有出路,不用再到地主家去挣那点工钱。”
正如李隽所言,自从朝庭开始扩大军备以来,人手紧张起来,供需发生逆转,用现在的话来说工资提高了许多,老百姓可以赚到钱了,不愁找不到事做,李庭芝赞道:“这都是皇上英明,给老百姓找到了活路。”
“祥甫不要拍马屁了。”李隽玩笑似的谦逊道:“现有的土地,朝庭可以和所有者签订一个合同,承认他们的所有权,允许他们自由转让。同时,对于那些荒地,老百姓要是想种地的话,可以让他们去开垦,朝庭也要和他们签订合同,承认那是他们所有,给他们以保护。如此一来,我们既达到了发展农业的目的,又不会限制农业的发展。”
如何处理农业问题,李隽早就想好了,按照他的设想,要不了多少时间,南宋会是百业并举,老百姓不会一年到头都在土地上打转转,完全可以象现在一样,进城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