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说网 www.gzjtbb.com,朕就是亡国之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明节大明京师会放夜七日,直到上元节结束,上元节有灯会,百姓们可以在这七日内,随意出入坊门,不设宵禁。
天明节,意思是天亮了,太阳再次升起了,大明建立了,不用再受元宽纵之祸。
宽纵之祸甚烈。
那些士大夫们总是在想方设法的忽悠皇帝,按着他们的规则行事,比如李代桃僵,将宽纵改为宽仁,比如从元季开始的止投献之风。
止投献,就是仕林的学子们,在衍圣公的带领下,不断的对抗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的征召,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盟,最后形成了一股风力。
风力,在大明指的是风宪之力,舆论之力。
服从皇帝诏命,会被鄙视为阿谀小人;和皇帝对着干,是品格高洁刚正;提议增加赋税,固要被骂成狗彘。
这种风气一直到了明末,天启五年时候,依旧屡禁不止。
天启五年董应举,经理天津至山海关屯田事务。
董应举是个老实人,当时大明惨败,广宁丢失,无数辽东百姓逃入关内。
董应举以一年时间,安置东北流民一万三千户万户于顺天、永平、河间、保定一带。
他动用天启皇帝派的银子,买民田十二万余亩,连同闲地共十八万亩,广招流民耕种,并开水渠、修堤防。
连同住舍、仓库、坊圃、运输工具等设备,最后赚了两万两白银,五万五千万石粮食回朝复命。
次年,董应举就因为党争二字被罢官了。
那些帮助董应举安置辽民的百姓,所有卖田、租借仓库、坊圃、牛马、车的乡民,都被父母官打了三十大板。
罪名亦是投献。
董应举在奏疏中说:「乃不肖有司禁吓士民,以地予屯者目为投献,有意兴屯者诟以奉承。嗟嗟此国,何事而相梗若尔,以助屯为奉承,则必以抗屯为风力矣。以抗屯为风力,则必使国无屯,呼吸生变而可矣。」
帮助董应举屯田的乡民中,「陈文表被责几毙,向臣泣曰:县官谓我投献故耳,臣不胜惨然。」
陈文表最后被地方官员打死了。
另外一个蔡村的崔光壁就租赁了仓库,被打了三十大板,是所谓:「诟曰:汝奈何以房投献伊?」
这种止投献的风气,贯穿这个大明朝的史料之中。
但凡是朝廷想干点什么,都会被这种止投献的风气刹住车,仕林美名其曰清流,贞义直谏。
朱祁钰在天明节得到了自己的一份礼物《卫生预防简易方》,还有胡濙的投献。
这书胡濙一直打算献出来,但是朱祁钰一直不肯过万寿节,胡濙就一直在太医院赖着,把这卷书里一些简易方又校检了一遍。
胡濙被骂,也是因为他天天投献皇帝。
景泰年间比天启年间,止投献的风力更重,甚至有喧嚣朝堂之势。
毕竟还有元朝的遗老遗少在发力。
胡濙选择了撕破了脸,你们骂我无德,我就以诚无德,整天打你们的脸,看看到底谁才无德。
朱祁钰笑着问道:“胡尚书,为何要用俗字俗语去写呢?”
大白话,胡濙写的全是大白话。
比如蚊蝇乃疟疾首害,填平沟壑、院内院外积水坑洞、清理池塘四水变活水,使用艾蒿、黄蒿定期熏杀室内等等。
都是用的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
胡濙笑着说道:“陛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天下最多的还是不懂字的黔首匹夫,臣若是把这用文绉绉的话说出来,那给谁看?”
胡濙总是能在礼法上,为陛下和自己找到根脚,比如这句多助,天底下不识字的黔首匹夫,那些所谓的游惰之民、未作之民。
他们人数最多,也最苦寒,受灾病困扰最多。
朱祁钰看向了于谦,于谦满脸的笑意。
是谁把这个窗户纸捅破的?
是于谦的那份调查报告,是于谦告诉了陛下,下农和未作之民占了九成。
其实在之前的宣谕之上,朱祁钰总结了大明京畿、山外九州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一五通神巫蛊忽悠百姓喝符水,二木工厌胜与方士魇镇之术,三是势要豪右之家,大肆招揽家人。
后两样好办,可以吊,可以依法查办,可以杀鸡儆猴。
但是第一样呢?
百姓,尤其是这些末作之民,他们只能有求于巫蛊之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神灵之上,一碗符水下肚,最后一命呜呼。
胡濙拿出了一个法子,而且这法子是切实可行的解决的办法。
“胡尚书,到时候被骂的,可不止朕了。”朱祁钰继续向前走着,满是笑意的说道。
胡濙却看了眼自己身前的奇功牌,笑着说道:“躬逢其盛,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臣本就会被骂,何惧多几句呢?”
“哈哈哈!”
朱祁钰、于谦、胡濙三人,不由自主的大笑了起来。
这狗艹的世道,好人就会被枪指着!好人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于谦眉头紧皱的说道:“陛下,这诗词,何意啊?”
一首大气磅礴的诗词,但是于谦从未听闻。
“七律,送瘟神。”朱祁钰笑着说道:“不是朕写的,是太祖写的。”
于谦看向了胡濙,满是疑惑的问道:“高皇帝还写过这首诗?于某从未听闻。”
胡濙停下了脚步,愣了许久说道:“没有啊,咱们高皇帝没写过这首啊。”
“唉,当年靖难之役,南宫大火,可是焚毁了不少的典籍,可能那时候散佚了,这不稀奇。”
“《史》曰:会董卓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
战乱导致了旧文散佚之事,常有之事。
专业。
于谦还要再问,胡濙却打了个眼神给于谦。
这诗大气滂沱,而且极其应景的一首送瘟神,显然不是一般人写的,陛下没什么诗才,这是众所周知的,那是谁写的?
陛下身后的高人啊!
于谦你再问,不是问陛下身后高人是谁吗?
打听陛下那么多的秘密作甚,作为臣子,探听天子辛密,本就是大不敬之罪。
>
天明节大明京师会放夜七日,直到上元节结束,上元节有灯会,百姓们可以在这七日内,随意出入坊门,不设宵禁。
天明节,意思是天亮了,太阳再次升起了,大明建立了,不用再受元宽纵之祸。
宽纵之祸甚烈。
那些士大夫们总是在想方设法的忽悠皇帝,按着他们的规则行事,比如李代桃僵,将宽纵改为宽仁,比如从元季开始的止投献之风。
止投献,就是仕林的学子们,在衍圣公的带领下,不断的对抗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的征召,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盟,最后形成了一股风力。
风力,在大明指的是风宪之力,舆论之力。
服从皇帝诏命,会被鄙视为阿谀小人;和皇帝对着干,是品格高洁刚正;提议增加赋税,固要被骂成狗彘。
这种风气一直到了明末,天启五年时候,依旧屡禁不止。
天启五年董应举,经理天津至山海关屯田事务。
董应举是个老实人,当时大明惨败,广宁丢失,无数辽东百姓逃入关内。
董应举以一年时间,安置东北流民一万三千户万户于顺天、永平、河间、保定一带。
他动用天启皇帝派的银子,买民田十二万余亩,连同闲地共十八万亩,广招流民耕种,并开水渠、修堤防。
连同住舍、仓库、坊圃、运输工具等设备,最后赚了两万两白银,五万五千万石粮食回朝复命。
次年,董应举就因为党争二字被罢官了。
那些帮助董应举安置辽民的百姓,所有卖田、租借仓库、坊圃、牛马、车的乡民,都被父母官打了三十大板。
罪名亦是投献。
董应举在奏疏中说:「乃不肖有司禁吓士民,以地予屯者目为投献,有意兴屯者诟以奉承。嗟嗟此国,何事而相梗若尔,以助屯为奉承,则必以抗屯为风力矣。以抗屯为风力,则必使国无屯,呼吸生变而可矣。」
帮助董应举屯田的乡民中,「陈文表被责几毙,向臣泣曰:县官谓我投献故耳,臣不胜惨然。」
陈文表最后被地方官员打死了。
另外一个蔡村的崔光壁就租赁了仓库,被打了三十大板,是所谓:「诟曰:汝奈何以房投献伊?」
这种止投献的风气,贯穿这个大明朝的史料之中。
但凡是朝廷想干点什么,都会被这种止投献的风气刹住车,仕林美名其曰清流,贞义直谏。
朱祁钰在天明节得到了自己的一份礼物《卫生预防简易方》,还有胡濙的投献。
这书胡濙一直打算献出来,但是朱祁钰一直不肯过万寿节,胡濙就一直在太医院赖着,把这卷书里一些简易方又校检了一遍。
胡濙被骂,也是因为他天天投献皇帝。
景泰年间比天启年间,止投献的风力更重,甚至有喧嚣朝堂之势。
毕竟还有元朝的遗老遗少在发力。
胡濙选择了撕破了脸,你们骂我无德,我就以诚无德,整天打你们的脸,看看到底谁才无德。
朱祁钰笑着问道:“胡尚书,为何要用俗字俗语去写呢?”
大白话,胡濙写的全是大白话。
比如蚊蝇乃疟疾首害,填平沟壑、院内院外积水坑洞、清理池塘四水变活水,使用艾蒿、黄蒿定期熏杀室内等等。
都是用的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
胡濙笑着说道:“陛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天下最多的还是不懂字的黔首匹夫,臣若是把这用文绉绉的话说出来,那给谁看?”
胡濙总是能在礼法上,为陛下和自己找到根脚,比如这句多助,天底下不识字的黔首匹夫,那些所谓的游惰之民、未作之民。
他们人数最多,也最苦寒,受灾病困扰最多。
朱祁钰看向了于谦,于谦满脸的笑意。
是谁把这个窗户纸捅破的?
是于谦的那份调查报告,是于谦告诉了陛下,下农和未作之民占了九成。
其实在之前的宣谕之上,朱祁钰总结了大明京畿、山外九州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一五通神巫蛊忽悠百姓喝符水,二木工厌胜与方士魇镇之术,三是势要豪右之家,大肆招揽家人。
后两样好办,可以吊,可以依法查办,可以杀鸡儆猴。
但是第一样呢?
百姓,尤其是这些末作之民,他们只能有求于巫蛊之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神灵之上,一碗符水下肚,最后一命呜呼。
胡濙拿出了一个法子,而且这法子是切实可行的解决的办法。
“胡尚书,到时候被骂的,可不止朕了。”朱祁钰继续向前走着,满是笑意的说道。
胡濙却看了眼自己身前的奇功牌,笑着说道:“躬逢其盛,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臣本就会被骂,何惧多几句呢?”
“哈哈哈!”
朱祁钰、于谦、胡濙三人,不由自主的大笑了起来。
这狗艹的世道,好人就会被枪指着!好人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于谦眉头紧皱的说道:“陛下,这诗词,何意啊?”
一首大气磅礴的诗词,但是于谦从未听闻。
“七律,送瘟神。”朱祁钰笑着说道:“不是朕写的,是太祖写的。”
于谦看向了胡濙,满是疑惑的问道:“高皇帝还写过这首诗?于某从未听闻。”
胡濙停下了脚步,愣了许久说道:“没有啊,咱们高皇帝没写过这首啊。”
“唉,当年靖难之役,南宫大火,可是焚毁了不少的典籍,可能那时候散佚了,这不稀奇。”
“《史》曰:会董卓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
战乱导致了旧文散佚之事,常有之事。
专业。
于谦还要再问,胡濙却打了个眼神给于谦。
这诗大气滂沱,而且极其应景的一首送瘟神,显然不是一般人写的,陛下没什么诗才,这是众所周知的,那是谁写的?
陛下身后的高人啊!
于谦你再问,不是问陛下身后高人是谁吗?
打听陛下那么多的秘密作甚,作为臣子,探听天子辛密,本就是大不敬之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